齊娜娜
摘要: 隨著高校薪酬管理體系中收入制度的改革以及地方稅務局對個稅征收的嚴格管理,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以及合理避稅問題顯得日益重要而迫切。本文結合稅法的相關規定,對高校教師的個人所得稅問題進行研究統計分析,從而節約高校納稅成本,減少高校稅務風險,減少個人不必要的稅收負擔。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income system of university sala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local taxation bureau of the strict management of tax collec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personal income tax withholding and reasonable tax avoidance problem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nd urgen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tax law,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sonal income tax is carried out to save the cost of tax, reduce the tax risk, reduce unnecessary personal tax burden.
關鍵詞: 薪酬管理;高校;個人所得稅
Key words: salary management;universities;personal income tax
中圖分類號:F272.92;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011-03
0 引言
薪酬管理是企業整體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高等院校人力資源與財務管理體系的重要分支。對于高校而言,薪酬管理不單是教職工付出勞動價值而給其提供相應的報酬,而是它的建立與完善需要多個部門的積極參與,團結合作。個人所得稅是薪酬管理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它保障了高校的平穩發展與個人利益的免受損害。所以說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以及合理避稅問題成為高校發展中的重要因素。
高校教師的收入在整個社會群體中并不是高收入群體,再加上近年來個稅方面的改革以及地方稅務局對高校教師個稅征收的嚴格管理,使得我們不得不在內憂外患的基礎上研究分析高校教師的個人所得稅問題。在運用我國稅法規定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表和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之外,我們根據所在高校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引用高校教師的案例問題來研究高校中的個人所得稅問題,從而達到節約高校納稅成本,減少高校稅務風險,減少高校教師不必要的稅收負擔。
1 高校教師薪酬的納稅所得額
高校教師的薪酬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其他收入等部分構成,基本工資一般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此類由崗位性質、職務職稱、工作年限等方面組成[1,2]。而績效工資則取決于高校教師在本年度內所擔任的職務完成的情況。除此之外,高校教師的課時費、各項獎勵、各項津貼、加班費以及其他收入等也一并按月計入教師的本月其他收入內。根據國家個人所得稅法律法規,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應將教師本月的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其他收入(獎勵、課時費等)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
所謂應納稅所得額,就是高校教師每月的薪酬總和,即本月的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其他收入(獎勵、課時費等),減去稅前扣除的項目,根據國家稅法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項目有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的個人負擔部分,再減去個稅起征點之后的余額[1]。這些構成了高校教師每月的應納稅所得額。
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后,個稅起征金額是35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 適用稅率- 速算扣除數[2]。
2 應稅所得額的控制方案
2.1 月收入計稅算法:按照稅法規定目前高校涉及到的個人所得稅計提原則[3]
①工資收入計稅(適用于高校教師)。
案例1:王老師5月工資、薪金收入7500元,全月應納稅所得額=7500-3500(起征點)=4000元,對應稅率10%(根據表1,下同),速算扣除數105元,個人所得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4000×10%-105=295元。王老師5月個人所得稅295元。
②其他收入計稅(當月工資之外的所有收入,適用于高校教師)。
案例2:王老師所在部門在5月給王老師發放其他收入1000元,此收入需累加至5月工資收入計稅。王老師5月工資、薪金收入7500元。工資、薪金已交個人所得稅295元。
其他收入計稅計算過程如下:
王老師5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本次其他收入-起征點=(7500+1000)-3500=5000元,對應稅率20%,速算扣除數555元,本月累計個人所得稅=5000×20%-555=445元,工資7500元已納稅295元,王老師本次領取1000元其他收入,個人所得稅=445-295=150元。
2.2 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算法
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學校根據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年末結算發放的績效工資部分以及課時費結算數等[3]。國家法律規定每個單位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稅方法每年只允許采用一次(學校每年年終績效工資兌現時使用此方式)。
計算步驟:
①獎金發放當月,工資、薪金收入不足3500元的,要先用獎金補足3500元。工資、薪金收入超過3500元的不做調整。
②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的數額對照(根據表1,下同)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用獎金收入全額乘以適用稅率減對應速算扣除數計算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舉例(年終績效工資):
1)獎金發放當月工資未超過3500元。
案例3:王老師獎金為17400元,當月工資為2500元,獎金17400元補1000元后(補足3500元),剩余16400/12個月=1366.67元,對應工資稅率表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元。年終獎金計稅=16400×3%-0=492元。
案例4:李老師獎金為24000元,當月工資為3000元,獎金24000元補500元(補足3500元),剩余23500/12個月=1958.33元,對應工資稅率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元。年終獎金計稅=23500×10%-105=2245元。
案例5:張老師獎金為57000元,當月工資為3000元,獎金57000元補500元(補足3500元),剩余56500/12個月=4708.33元,對應工資稅率表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555元。年終獎金計稅=56500×20%-555=10745元。
2)獎金發放當月工資超過3500元。
案例6:王老師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7400元,當月工資為5000元。17400/12個月=1400元,對應工資稅率表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元。年終獎金計稅=17400×3%-0=522元。
案例7:李老師全年一次性獎金為24000元,當月工資為6000元。24000/12個月=2000元,對應工資稅率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元。年終獎金計稅=24000×10%-105=2295元。
案例8:張老師全年一次性獎金為57000元,當月工資為6500元。57000/12個月=4750元,對應工資、薪金稅率表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555元。年終獎金計稅=57000×20%-555=10845元。
3)獎金當月同時領取其他收入。
案例9:張老師全年一次性獎金為6000元,當月領取其他收入10000元。
①當月工資5000元,工資已交稅45元。其他收入合并獎金使用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方式。(6000+10000)/12個月=1333.33元,對應工資、薪金稅率表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元。計稅=(6000+10000)×3%=480(元);
其他收入合并年終獎計稅=480元。
②當月工資5000元,工資已交稅45元。其他收入累加當月工資計稅。其他收入扣稅=(10000+5000-3500)×25%-1005-工資稅45元=1870-45=1825元。獎金6000/12=500元,對應工資稅率表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元。年終獎金計稅=6000×3%-0=180(元)。
年終獎計稅加其他收入計稅=180+1825=2005元。
其他收入合并當月工資計稅比合并入獎金計稅多1825-480=1345元。
比較:方法①比方法②少交個稅=2005-480=1525元。
案例10:王老師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7400元,當月領取其他收入10000元。
①當月工資5000元,工資已交稅45元。其他收入合并獎金使用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方式。(17400+10000)/12個月=2283.33元,對應工資稅率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元。年終獎金計稅=(17400+10000)×10%-105=2635(元);
②當月工資5000元,工資已交稅45元。其他收入累加當月工資計稅。獎金17400/12個月=1400元,對應工資稅率表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元。年終獎金計稅=17400×3%-0=522(元)。
其他收入扣稅=(10000+5000-3500)×25%-1005-工資稅45元=1825元。
年終獎計稅加其他收入計稅=522+1825=2347元。
比較:方法①比方法②多交個稅=2635-2347=288元。
結論:全年發放一次性獎金的同時發放其他收入納稅方式的選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考慮。
3 全年一次性獎金合理避稅建議
對表2納稅籌劃建議:全年一次性獎金發放數。
4 高校教師薪酬降低稅負的具體辦法
①目前高校教師的薪酬主要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其他收入等等。此外,高校教職員工在寒暑假期間工資一般只包括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等[1]。因而,我們可以利用高校教職工工作的特殊性,同時結合一定的工資發放方式來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5]。
②適當的運用國家的免稅政策。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殘疾人部分收入等國家規定可以免征個人所得稅的情況。
③提供交通、通訊補貼。高校教師如在新校區教學而在老校區居住的情況,每天必須在交通上花費一定數額的支出;輔導員要密切與學生保持聯絡,通訊費用也就必不可少。基于此,建議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提供免費班車或者報銷一定額度的交通、通訊費用支出。從而減輕教師負稅,增加教職員工的福利水平[5]。
④為教師提供保障性住房。稅法規定個人對實物沒有所有權而僅僅只是消費的話,那么教師本人就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建議有條件的高校可為教職工進行集資建房,或者提供免費的或者收取一定金額的租金的保障性住房,而不是發放補貼性工資。
⑤著力改善教職工工作條件。建議學校可以為教職工配備一些必要的辦公設備,比如辦公桌椅、電腦、打印機等,但是學校要擁有這些設備的所有權。教職工所擁有的只是這些設備的使用權,離職或者調任時,相關物品要歸還學校。
⑥切實提高教職工福利待遇。按照國家稅法相關規定,應稅所得額是職工薪酬總額扣除各項費用之后的余額,而像各類保險以及住房補貼等這部分費用是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可以進行稅前扣除的,所以建議高校可以通過適當的提高教職工的福利待遇來降低職工的稅負。
5 對新稅法下高校工資、薪金所得降低稅負的建議
為了盡可能減輕教師的稅收負擔,增加教師的實際收入,建議各個部門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合作。本月若發放較大金額的其他收入的時候,各個部門要與發放這筆收入的部門提前溝通,這筆較大金額的發放是否會導致教師的稅負增加,相互協調溝通之后再確定這筆較大的金額是否在本月發放。
年末的時候若發放較多筆的其他收入的時候,可把這幾筆合計起來運用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的辦法扣除。從而減少教師個人所得稅的繳納,達到學校與教師的利益高度一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靳光玫,陳原.淺析高校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以某地方高校為例[J].會計之友,2011(23):99-1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EB/OL]. http://www.gov.cn/flfg/2011-07/27/content_1914833.htm.
[3]卞凡.稅務籌劃在高校教師應納個人所得稅中的運用[J].國際商務財會,2010(5):53-55.
[4]陳鵬.試析新稅法下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J].中國總會計師,2012(2):110-112.
[5]梁燕.高校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J].中外企業家,2014(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