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紅
摘 要:小學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如何構建班級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一方面,這一時期的學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溝通不暢和缺乏理解,老師在處理教師和學生關系改善過程中存在的較大困難。如何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和諧的師生關系;戰略
在教學實踐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往往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老師的日常工作不能順利進行,不僅影響老師的教學情緒和師生關系,而且也影響課堂教學氛圍和效率。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經驗,對小學教師建設的師生關系管理中的和諧策略進行了探索。
一、班主任;和小學生的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班主任對他的職位的認可度低。由于工作量大,任務多等原因,班主任自己的工作滿意度不夠,沒有把班主任的工作放在首位,班主任的片面工作思維嚴重影響了班級老師的正常工作和學生關系的和諧發展。這主要體現在班主任的價值觀體現在班級表現和學習表現,同時忽視了學生的專業和愛好的發展,導致學生的片面發展,這也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班主任對學生缺乏耐心和愛心。對于學生的自我控制不好,班主任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尊重學生的自尊,耐心指導學生,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是,有很多班教師在管理學生的同時,有一定的偏好現象,沒有耐心指導一些頑皮或表現不佳的學生,引導他們正確的方向,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協調。
二、小學老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意義
1.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都有催化作用。在建立小學教師和學生和諧關系中,學生的作用可以是學業成績,身心發展以及道德和影響。學習成績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和諧的關系中,利用形成積極進取的階級氛圍有利于建立和諧和民主的師生關系,積極的環境,學生的學習成就自然會提高。身體和心理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學生剛剛進入校園,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特別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態度,因此課堂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使學生可以快樂地成長,導致自信和樂觀。學生的道德行為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課堂老師對學生的良好行為,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是學生自己處理人際關系的典范,會讓學生養成寬容和愛護其他人的良好行為。
2.從課堂老師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嚴重影響課堂教師的職業發展,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和諧導致課堂教師工作的主要原因。同樣,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關系和課堂氛圍可以使班教師形成成就感,讓班主任在愉快的環境中工作,然后有追求并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所以良好的教師和學生關系也是實現和諧教育的基礎。
三、建立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策略
1.加強自我修養,營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需要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形象。學生生活習慣,表演風格主要模仿成年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自己的生活,工作習慣。在學校里,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班老師在平日必須多尊重,鼓勵學生,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待人性格,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不僅是班老師對學生的態度,而且也是班老師對自己的要求。因此,小學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形象,真正實現“言傳身教”四個字的意義。規范自己的言行,耐心教導學生,使學生和教師形成健康的溝通方式。
2.了解學生的內在特色,提高師生關系。班主任在與小學生相處中,要把學生當成朋友,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又能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事實上,在傳統的教學管理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是通過問答的形式,這樣會拉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不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和諧的發展。教師要想成為學生的朋友,我們必須首先與學生溝通,并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然后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思想教育,使學生向健康發展的方向。在具體班級的教師管理工作中,班級老師當成學生的心腹,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形式,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特征,了解思想趨勢和社會觀,以實現管理和教育的目標。
3.肯定學生的優缺點,鼓勵學生主動實踐。小學生處在身體和心理發展階段,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但缺乏一定的關注。作為小學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優勢,通過贊揚促進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熱情,然后繼續向前,大膽實踐。一旦班主任對學生表示不耐煩和不喜歡的情緒,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會受到影響,更容易受到班老師的厭惡,使得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很難建立。因此,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閃點,及時認識學生,使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有信心,并且不斷發展。此外,老師除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還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有機會大膽實踐,發揚自己的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4.深入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在當今,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寵愛,老人的青睞,形成更自主的思維,傾向于自己的主觀意識,忽視別人的想法,不與其他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這種現象,班主任首先需要對學生的生活,思想,感受等方面加強理解,通過對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這些密切溝通,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才能真正觸動學生真正的想法,放松和教育。只有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班主任才能找到適合的學生的教學方法,按照他們的需求教學生,與學生越來越多地溝通,聯系學生全面的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健康和全面的發展。
四、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課,對學生的未來影響非常深遠。 它不僅有益于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可以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使老師真正成為學生的導師。
參考文獻:
[1]任路偉.小學班主任學生觀的教育學分析:基于小學課堂“排座位現象”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4(02):1-3.
[2]李洪 丁特.論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