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改
摘 要: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一方面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教學中重注重教態,并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要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課堂良好氣氛的建立。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79
課堂氣氛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態,它關系著課堂教學能否順利地進行。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增強小學生對課堂以及教師的接受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鞏固師生之間的關系。
小學語文是一門接近生活的學科,它內容豐富多彩,富有生活情趣,它應該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學科之一,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氣氛缺乏生機和活力。而充滿和洋溢著歡樂和笑聲的課堂才能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有很多種,但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在教學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是課堂氣氛的營造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達到教師在臺上講課妙趣橫生,博古通今,臺下學生,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效果,需要教師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方能在課堂上收放自如,靈活地解決在課堂上遇到的生成問題,使學生心悅誠服。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不但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教授給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和主動學習的良好品質。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這樣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課堂氣氛。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教態
教態——教師在課堂上的表情、動作等,與課堂教學氣氛與教學效果關系很大。
1.教師要面帶微笑走進課堂,把快樂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教師上課時面容和藹可親,具有親和力,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友善和友好,能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可以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接受心境,課堂氣氛就會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相反,一位表情嚴肅、不茍言笑的教師,會讓學生望而生畏,不敢接近教師,課堂氛圍會比較沉悶,缺乏活力。
2.教師的動作對課堂氣氛的營造也有很大影響。培根講過:“美的精華在于文雅的動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借助動作語言輔助教學,一方面可以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易懂。比如,在講聲調時,我把它轉化到用身體來表達:利用雙臂將四聲改編成形體造型。雙臂平伸為第一聲,左低右高為第二聲,雙臂上舉為第三聲,左高右低為第四聲。這樣既形象,又有利于小學生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合理的動作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增強教學的感染力。
(三)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學習的熱愛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如果師生之間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和配合,就容易形成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就會產生愉快的教學氣氛,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了就樂于學習,愿意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熱愛學生,教師只有真正熱愛學生,才能包容學生的過錯,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不斷進步,學生才能更加信任教師,才會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時接納教師的全部。學生才會積極地參加各種教學活動,形成團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班級風貌。
(四)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
傳統教學中,教師一人唱獨角戲且教學方式單一,多是靠一支粉筆和一個黑板,課堂氣氛難免沉悶、無趣。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語文課堂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能將聲音、形體、色彩等融為一體,有利于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借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清學習思路,與作者進入同樣的境界,從而領會課文主旨。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既是課堂知識的接收者,又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要想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在充分提升和完善自身素質的基礎上,還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1.多賞識和鼓勵學生。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及時鼓勵學生,學生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肯定,有利于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使學生保持充沛的學習動力。
2.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獲得成功。在語文學習中,有些學生沒有取得好的成績,并不是學生智力水平低,而是沒有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1)指導學生掌握好預習、聽課的環節。首先是預習。預習對每一科目的學習來說都很重要,要想取得好的預習效果,要告訴學生預習的意義,這樣可以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其次是聽課。聽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聽課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使學生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地聽課,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取得好的成績,繼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讓學生懂得依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學習中不要依賴教師和家長的督促,要自覺完成作業,自覺鞏固舊知識并預習新知。
(二)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提問
質疑問難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金鑰匙。學生敢于提問和質疑說明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希望有進一步的學習。語文教師應引以為榮,并尊重和鼓勵提問的學生,并且和學生一塊探討找出問題的答案,學生也會受到很大的鼓舞,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思考,發現問題,語文課堂中有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主動質疑和提問,課堂教學才能更加精彩,課堂氣氛才能緊張而活躍。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充分地尊重學生,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學得輕松、高效。
參考文獻:
[1] 葉晶.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J].考試周刊,2016(11):37.
[2] 鄭連峰,韓廣霞.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