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6月在我院行子宮肌瘤手術的60例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臨床路徑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應激指標(應激指標包括平均動脈壓、心率及血糖)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心率及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結束時,觀察組及對照組的平均動脈壓分別為(11.63±1.14)kPa、(13.65±1.15)kPa;心率分別為(76.28±2.64)次/min、(83.31±2.71)次/min;血糖分別為(5.21±0.11)mmol/L、(5.82±0.24)mmol/L,經t檢驗,觀察組的平均動脈壓、心率及血糖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28/3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3.33%(25/30),經χ2檢驗,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患者中實施臨床路徑,能有效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圍手術期;子宮肌瘤;臨床路徑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根據某種手術或某種疾病制定的一種低費用、高效率、高品質的護理模式,由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間均按照嚴格的流程進行護理。子宮肌瘤手術術式比較簡單,且變異較少,臨床護理路徑比較適合于子宮肌瘤手術[1]。本研究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取得不錯的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6月在我院行子宮肌瘤手術的60例患者,排除內分泌紊亂及代謝性疾病患者、高血壓病患者、有藥物濫用史、哺乳期及妊娠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4~50歲,平均(35.53±2.21)歲。觀察組年齡24~50歲,平均(35.61±2.16)歲。經t檢驗,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手術前予以患者適當的心理疏導,從而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做好皮膚及腸道準備,了解患者的藥物過敏史,手術前注意保證患者充分休息。巡回護士注意保持手術室的溫度及濕度,保持手術室的安靜,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操作,積極配合醫師完成手術。手術后幫助患者將皮膚擦干凈,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手術后做好尿管的拔除工作。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臨床路徑護理干預,根據子宮肌瘤手術的護理特點,結合我院的具體實情,臨床護理路徑由我院科主任、醫師、護士長及主管護師共同制定,橫軸為時間,縱軸為入院指導、飲食指導、康復活動、出院計劃等,以橫軸及縱軸建立表格式護理程序及臨床護理路徑圖。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入院當天: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以及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告知患者相關檢查的意義及目的;②入院第2 d:完善患者的血尿便常規、乙肝、血糖、肝腎功能等術前檢查項目,評估患者是否可以行手術,給患者講解手術的過程,并做好飲食護理及術前準備,備皮;③手術日:注意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體位,手術后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手術后保持引流管處于通暢狀態,做好術后的評估,同時向患者講解術后的注意事項;④術后1~2 d:對患者實施活動及飲食指導,向患者介紹盡早活動的好處,指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注意觀察患者的一般狀況,觀察手術切口是否出現滲出物,若患者出現切口疼痛時及時予以心理疏導或止痛藥治療;⑤術后3~5 d: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休息;⑥出院日: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以及復查的時間,出院后2個月內禁止負重以及劇烈活動。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應激指標(應激指標包括平均動脈壓、心率及血糖)及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據統計均使用統計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心率及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結束時,觀察組及對照組的平均動脈壓分別為(11.63±1.14)kPa、(13.65±1.15)kPa;心率分別為(76.28±2.64)次/min、(83.31±2.71)次/min;血糖分別為(5.21±0.11)mmol/L、(5.82±0.24)mmol/L,經t檢驗,觀察組的平均動脈壓、心率及血糖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28/3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3.33%(25/30),經χ2檢驗,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多見于30~50歲育齡期婦女。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手段,且手術治療是當前治療子宮肌瘤最常用的方法[2]。患者在不清楚腫瘤性質時,往往會擔心罹患惡性腫瘤,在獲知需要手術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3]。子宮肌瘤手術對患者而言屬于一種外源性刺激,患者在圍手術期會導致應激反應,應激反應是指在外部及內部刺激因素下,腎上腺皮質功能-垂體-下丘腦功能增強導致的非特異性反應。應激反應在一個適度范圍內時有助于機體免疫力的調動,但是若應激反應過度會導致明顯的病理狀態[4]。行子宮肌瘤術患者由于麻醉、氣腹等,患者的神經內分泌功能、血流動力學均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適當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有助于幫助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平均動脈壓、心率及血糖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減輕圍手術期患者的應激反應,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將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到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間,對護理人員實施有計劃的健康教育,避免由于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能力、個人水平等差異造成的疏漏及疏忽,有利于低年資護理人員在短時間內掌握該手術的護理規范。臨床護理路徑表的使用,有利于護理人員了解每天的護理內容,且患者通過臨床護理路徑表可以知道每天需要治療及檢查的項目,使之能夠更加投入到護理過程中[5]。使用臨床護理路徑表,護理人員可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使護理能更具針對性、專業性,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同時臨床護理路徑成員積極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從而使患者以一個最佳狀態面對手術。
綜上所述,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患者中實施臨床路徑,能有效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景美.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0:69-70.
[2]劉美荊,黃媛彥,李海英.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18:1689-1691.
[3]劉玉蓮,林春蘭,劉美英,等.臨床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06:979.
[4]徐曉艷.臨床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學,2016,08:1377-1379.
[5]職梅.臨床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分析[J].當代醫學,2016,26:107-108.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