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 要:創造性思維是智慧的源泉,被稱為是最高境界的思維方式,而人類在幼兒時期極具創造性,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時期。要想提高幼兒的智力,就要懂得培養他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幼兒能在開放和富有啟發性的環境里,展開想象的翅膀,積極地去想、去做、去創造。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好奇;想象力;環境;鼓勵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1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25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二十一世紀需要具有創造精神的人才。要培養一個人的創造精神,幼兒時期的教育顯得尤為關鍵。前蘇聯教育家卡盧夫德斯基說:“幼兒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每個幼兒天生就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創造性的實驗室,他們具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想象力,具有無窮的不可遏制的發展趨勢。”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學前期是創造能力的萌芽階段,但還只是一種潛能,只有在正確的教育方法的指導下,這種潛能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挖掘。下面結合自己的幼兒教育實踐,淺談激發幼兒創造性的幾點做法。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說過:要搞科學研究,就離不開好奇,只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好奇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前提,好奇心是孩子能夠自由飛翔的隱形翅膀。因為好奇,他們不斷地用身體的感官去探索周圍的一切事物,積累經驗。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幼兒的好奇心,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鼓勵和強化時,就會愿意進行下一步的探索和嘗試,否則他的活動就會受到限制,妨礙創造性思維的產生。
歷史上許多有成就的人,往往從小就對事物有特殊的興趣愛好和觀察習慣。如愛迪生孵小雞;牛頓從蘋果落地的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魯班從草上帶刺發明了鋸……這些全是因為他們小時候萌發的好奇心,使他們達到了入迷的程度,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所以我們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和愛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否則孩子心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像風中的火苗一樣,搖曳了幾下就熄滅了,從而失去了許多比金子還珍貴的、對知識渴求的欲望。
孩子在剛開始做事的時候,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找到正確的方法。這時,我們不要急于去糾正他們,而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去體會。應該讓他們自己找一找,看看有什么解決辦法,夸獎他們做事努力,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當他們碰到困難求助時,也不必急于給他們解答,而應該先問問他們的想法,讓孩子知道你很重視他們的想法,即使他們的想法和你的不同,也應讓孩子感覺到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是一件驕傲的事情。
二、為幼兒營造一個能激發創造力的環境
意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多種環境,引導幼兒多看、多想,為他以后的創造性再現提供更多的素材。因為創造不是憑空捏造,而是人們通過對已有感知形象進行結合、變形、夸張而形成的。孩子常說“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圓圓的月亮像圓盤”,是因為他們頭腦中已有了對小船、圓盤的認識才會產生這樣的想象。一個人的表象越豐富,提供想象、創造的材料就越充足。為使孩子得到聲、形、光、色等的適當刺激,我們應跳出課堂的束縛,帶幼兒步入大自然,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開拓幼兒的視野,為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奠定基礎。
三、教幼兒學會學習方法
創造性思維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求異思維,其特點是遇到問題能積極地從各方面思考,有多種答案;另一方面是求同思維,其特點是集中地尋求一個正確方法去解決問題。兩個方面對幼兒來說都需要從頭教起。我們可以教幼兒先用多種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并經過驗證選擇出最優解決方法。例如:如何使一張普通的白紙承受最大的重量,可以讓幼兒親自動手實驗,通過彎曲、折疊等辦法驗證出哪一個是最佳方法。這樣,既能使幼兒進一步認識物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承重能力也發生變化,又會使幼兒明白了解決問題可以有多種方法。
四、多給孩子適時的鼓勵
教師要適時地用科學的精神鼓勵孩子的探索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把創造性活動進行下去。
(一)鼓勵孩子多提問
幼兒的特點是喜歡問這問那,有提不完的問題,這是他們求知、探究、認識世界的需要。針對不同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做出恰當的應答。孩子的提問多數是求知性的,如天有多高、為什么會下雨、下雪等等,我們應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盡量解釋清楚,給孩子滿意的答案。對孩子提出的十分幼稚的問題,也要持慎重態度,不能恥笑、不屑一顧,如果孩子因提問而受到了打擊或冷遇,他們就會不再提問,而這會使他們的創造力受挫,當孩子沒有了好奇心時,他也就失去了創造力。
(二)鼓勵孩子多思考
孩子有時候出神,有時候反復擺弄玩具,反復折疊紙張,這都是在思考,在動腦子去改變事物的模樣。我們要善于發現、贊賞孩子獨立思考的行為,鼓勵孩子進行有創意的思考,讓他們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對自己不確定的事情就要親自驗證一下,避免盲目服從。
(三)鼓勵孩子多動手
著名學前教育家張家麟先生曾經說過:“要教育一個孩子會動手做事。”即是指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做事能力。人們常說“心靈手巧”,那么反過來說,手巧會促進大腦的發展。對孩子的活動,只要安全就不要干預,讓他們隨心所欲地盡情玩。孩子完全靠自己的主意、自己的創作來完成一次次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這樣,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五、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不斷在發展、變化的完整的教育對象,因此應該依照幼兒的發展特點、個人的學習風格、實踐經驗等,根據具體的教育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其中,故事教育是發展幼兒思維、培養其創造意識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我們常常把一些抽象的、單調的教學內容編成故事來進行教學。另外,采用電化教育也是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手段之一。電化教學手段與一般教學手段相比有著絕對的優勢,無論是對幼兒的無意注意還是有意注意,都會產生明顯的效果。教師應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參與制作或進行簡單的操作,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需要我們有顆細致的心,去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培養幼兒,用積極、肯定的態度來評價幼兒,鼓勵他們動手操作,大膽創新,不斷在活動實踐中豐富和完善幼兒的創新思維,努力使他們成長為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日本]滕永葆編.莫伽譯.創造性幼兒教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75-78.
[2] 楊燕.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7(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