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升高職學院教學質量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是教學環節中的主戰場,通識教育課程在現有條件下,大班教學往往帶來教學效果的下降,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管理藝術和技巧,提升教學效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是關鍵。文章擬就高職學院通識教育課程課堂管理的經驗,技巧等進行一些嘗試和分享。
關鍵詞:高職 課堂教學 管理 技巧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自2006年至2015年,中國高校在校生人數增長了886.46萬,增長幅度達50.98%。而相對應的教育教學資源增長明顯滯后,優秀教師資源短缺,許多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都選擇了大課教學的現實方式,高職教育更是如此。教師借用PPT或其他教輔工具,對著臺下少則幾十、多則成百的學生進行講授,這是最典型的講座式授課形式。然而,盡管教師竭盡全力,臺下的學生或看小說,或玩手機,或神游太虛,專心聽課者少,教學效果不理想也常遭人詬病。對此現象,授課教師也紛紛表示無奈。高職通識教育教師能否管理好課堂,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
1.高職通識教育課程課堂教學的現狀
1.1學生出勤率不高
高職通識教育課程大班教學,點名和簽到時間長,有時需要10分鐘,嚴重占用教學時間,學生對此會產生反感和敷衍情緒,帶來教學效果的負能量,不但增大了課堂管理成本,而且降低學生出勤率。同時課堂紀律難以維護,課堂教學難度增加。
1.2師生溝通障礙
高職學生自我意識強,比較敏感。大課教學,學生個體身份模糊,教師很難區分每名同學,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產生一種“透明”感、不被重視,即我們常說的無法減輕學生的匿名感,學生主體地位喪失導致師生溝通障礙,教學效果打折扣。
1.3學生上課容易疲勞
美國對注意力持續時間的研究顯示,當成人學習時,可以集中精力聽演講的時間一般為15至20分鐘。注意力不穩定的原因與腦神經細胞的疲勞有關,注意力需要強有力的自我控制,大班教學中,干擾因素增加,學生更易疲勞,思想開小差,容易做小動作,對教學的推進產生負面影響。
1.4課堂活動缺乏靈活性
高職學生背景千差萬別,學習能力也參差不齊,大課教學統一的教授方式可能并不適合全部學生,特別是教師無法組織起參與性要求高的活動,課程只能按部就班,靈活性受到影響,更不要談及因材施教。
2.控制影響課堂教學管理的因素。
2.1環境因素。從相對大環境來說,學院校園文化會投射到教育環節,一個學院是開放還是封閉,是民主松散管理還是嚴格管控,影響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影響教學改革,課堂氣氛會表現出活躍的、良好的或沉悶、嚴肅。當然,教室小環境也對課程有影響,如教室設施設備的安放方式、照明、電教設備、裝飾裝修等。
2.2學生因素。學生是否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專業方向、課程價值目標的認同是否明晰,求知訴求導致學習的期望值和動機水平的差異,課堂學習管理效果呈現出不同的狀況。同時,學生對每個教師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定型期望,如果教師的實際行為與學生定型期望不一致,課程實施過程就會產生不滿氣氛。
2.3教師因素。教師作為教育主導者,首先要求一是有知識能力,二是有方法能力,三是有社會能力,特別是組織管理溝通能力。其次,教師要了解背景環境文化和學生對象的狀況,針對不同的群體規范和群體心理氣氛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教師用固定不變的課堂管理模式對待不同性質的班級,就很難獲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綜上分析,環境剛性指標和學生主體職能無法快速改善,只有抓教師這一重點因素,用愛心和教學藝術去營造和提高教學效能。
3.高職通識教育課程課堂教學的技巧和方法
3.1上好第一堂課
根據首因效應,第一節課是學生認識老師、認識課程的關鍵,第一堂課的體驗奠定本學期的基調,讓學生期待下一堂課。抓住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課程的有序展開。技巧是:早點到教室,將教室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情景;準時開課并介紹自己,告訴學生關于你的趣事。如研究興趣,是什么讓你開始對本學科產生興趣;讓學生了解你的教學風格和你喜歡的相處方式。例如,明確告知聯系方式,擅長的知識領域和學習方式;破冰訓練,讓學生彼此認識,以使他們在課上感覺舒服,緩解緊張;制作學生個人信息卡(例如視力或者聽力問題,學習障礙,對交互式學習的偏好)。
3.2明確課程管理目標
其一是詳盡課程描述。教師要詳細說明課程總目標,包括本課程要如何職業需求,包括課程內容大綱簡介、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等。
其次要細化分段目標。如閱讀任務、其他作業及測試的日程表。
其三要細化考核,不能一試蓋論。構建考核體系,包括出勤、課堂行為、作業、測驗等。
其四要借助互聯網技術,追蹤學生同步度。
3.3創建課程教學的和諧氛圍
其一要平民化方式教學。講授以談話的形式為主,聊天氛圍而不是講演;告知學生你的辦公地點和時間;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學生交流;盡可能地使課程內容個性化。
其二平等的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身份,關注學生反饋。讓學生舒服地提問題。歡迎學生真誠地提問題,確保自己正確地了解了這些學生,完整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并詢問他們你的答案是否讓他們滿意。同時教師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經驗不足。
其三是表揚及時。對學生要不斷表揚,激發其正能量。使學生自覺排除干擾,克服困難,用堅強的意志集中和堅持注意。同時,課堂管理應考慮學生的疲勞程度,并通過降低教學難度,穿插有益的活動等方式予以調節。
其四是善于組織討論。提出專業的能夠引導批判性思維甚至會引起爭議的問題,如果一個問題有明顯的正確答案,沒人愿意回答。將全班學生分成2至5個人一組,并給他們小組一個要回答問題的列表。
參考文獻:
[1]劉拓等.中美部分大學通識教育實踐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157.
[2]尚海磊;中美高校通識課程比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3]甘陽.中國高校通識課程設置現狀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07(4):24.
[4]于淑文;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及教學管理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王海燕;芝加哥大學通識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作者簡介:
譚軍,(1969-),男,重慶萬州人,重慶三峽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高級經濟師(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