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戈



摘要:發展循環經濟是企業突破資源環境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科學評價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即是發展循環經濟的起點,又是優化過程控制的重要措施。本文在綜合考慮國內企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從資源投入、資源生產率、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排放四個方面構建煉鉛企業循環經濟績效測量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了煉鉛企業循環經濟評價理論體系。其中,資源投入指標中考慮了系統成本,提高了評價體系的全面性和穩健性。同時,通過對某煉鋁企業的案例研究,證明了該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關鍵詞:循環經濟;價值流;煉鉛企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02
一、引言
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兩型社會)不僅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3R)為原則的循環經濟是建設“兩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企業是國家實現經濟高速發展的主體,也是造成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承擔者,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循環經濟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國內外關于循環經濟的研究集中在國家和區域兩個層面[1][2],涉及到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發展現狀評價等方面,而對于企業微觀層面的研究較少。企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所研究的大部分指標是建立在物質流的基礎上,因此在評價的過程中主要針對的是企業的物質流,缺乏與之相對應的價值流分析[3] [4] [5] [6]。從產業循環經濟研究來看,鉛產品的循環經濟評價屬于微觀研究范疇,可從循環經濟的價值流角度進行深入分析[7]。基于此,本項研究將基于鉛企業內部物質流動,從資源投入、資源生產率、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排放四個維度構建煉鉛企業循環經濟價值流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能耗偏高的產業循環經濟評價理論體系。
二、循環經濟價值流概念與方法
企業循環經濟是針對企業所存在的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利用,并依托最小的資源投入盡量獲得規?;男б?。因此,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本質上是資源方面的管理活動。因此,本文將采用價值流分析方法,將企業經營流程分成三階段,并依托相關數據掌握資源投入產出情況。第一個階段是資源的投入,第二個階段是資源的利用,第三個階段是資源的輸出(圖1)。
三、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評價指標的選取
根據循環經濟原則,基于產品評價指標的可度量性以及煉鉛企業高物耗、高排放的特點,主要選取定量指標,即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節能、降耗、減排和經濟效益特征的指標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在評價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指標的實際值、基準或者所設定的參考值,以及確定的權重。 相應的指標體系詳見表1,依據《循環經濟體系指標評價說明》[8],本指標體系的關鍵指標有三個,一是能耗的降低,二是針對資源生產率及循環利用率相對應的提高,三是控制“三廢”排放。表1主要由經濟指標與環境指標兩部分組成,其中,經濟指標由產品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原材料、能源、水)的投入成本以及利用效率來衡量,涵蓋了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資源投入A1,二是資源生產率A2,三是資源循環利用A3;環境指標的重要目的就是針對三廢處理過程中所存在的成本和價值進行全面的考量,涵蓋了廢棄物排放A4。具體說明如下:
(1)資源投入指標。對原材料與能源所存在的使用強度進行充分的衡量,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原材料使用量,二是能源使用量,三是水資源使用量,四是成本以及所存在的利潤。本文在資源投入中考慮了系統成本(人工成本,折舊費用,制造費用),這是因為人力成本及在制造過程中通過工作量體現的固定資產折舊會帶來一定成本,而通過循環經濟能減少這種成本,如機器老化、煙囪被廢氣侵蝕等。(2)資源生產率指標。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后所獲得的效益情況,涵蓋了原材料、能源和系統三個方面的生產率。
(3)資源循環利用率指標。該指標衡量資源二次利用的情況,包括能源循環利用率、底吹爐煙塵利用率、鼓風爐鉛冰銅利用率、鼓風爐煙灰利用率。
(4)廢棄物處理指標。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企業排放生產過程所存在的廢棄物以及相對應的處理情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最后存在的廢氣相對應的排放量/凈利潤,二是最后存在的廢水相對應的排放量/凈利潤,三是最后存在的廢渣相對應的排放量/凈利潤,四是最后存在的廢棄物相對應的排放成本/凈利潤。
2.權重確定
使用針對指標完成權重[9],詳見表1。一級權重中,考慮到經濟績效的根本性作用,經濟績效指標權重取值比環境績效指標大。二級權重關鍵點如下,第一個關鍵點就是有效控制能耗、物耗,第二個關鍵點就是重視環保,第三個關鍵點就是針對廢棄物處理進行有效控制。
3.基準值或參考值確定
對于定量指標,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先進企業各指標值與現有清潔生產指標標準值,取最先進值為基準值或參考值
4.綜合評價指數
參照國內外資料及高耗能行業清潔生產評價體系等級劃分],設計了循環經濟五級標準,如表2所示。
四、案例分析
以某鉛企業為例,本文采用法進行研究。指標數據來源于某鉛企業環境報告書(2015年),數據準確、規范,資料來源真實、可靠。該企業使用氧氣底吹煉鉛法煉鉛。一是擴大產業鏈,議價能力變得更加高;二是對企業的主要副產品如底吹爐煙灰、鼓風爐煙塵、鉛冰銅等進行有機結合和綜合利用,提高這些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效率。因此,預期項目投資將有良好的價值流和綜合效益。
1.價值流分析
(1)生產工藝流程分析。①氧氣底吹煉鉛法是目前非常先進的工藝,還原煉鉛主要是使用氧氣底吹恪煉一鼓風爐的模式來進行,其次是煙化爐吹煉揮發爐澄中鉛。其具體生產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主要原料包括鉛泥、鉛雜料、局產砂等,輔助材料包括混合砂、煙灰、極板等。氧氣底吹煉鉛法在生產過程中重復利用企業自制產品底吹爐煙灰、鼓風爐煙塵作為配制時的煙灰,同時鼓風爐鉛冰銅也可回爐利用。煙塵和鉛冰銅的回爐利用大大降低了廢氣、廢物的排放,同時降低了能耗。流程詳見圖2。②物質流分析(見圖2)。氧氣底吹煉鉛法所使用的原材料包括鉛泥、鉛雜料、局產砂、混合砂、煙灰、極板等含鉛物質。在流程中產生的可回收且作為原材料循環利用的副產品包括底吹爐煙塵、鼓風爐鉛冰銅、鼓風爐煙灰,這些產品被運至配制中心作為自產原料使用。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可作為產品銷售的副產品包括發出高鉛渣、副產ZnO,這些產品的銷售額將計入公司利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廢氣,廢渣、廢水,會視為廢棄物排放并增加公司成本。
(2)流轉成本分析。①成本匯總詳見表3。其中,一次能源按市場價計算成本,二次能源先換算成一次能源量再按市場價計算成本。產品和廢棄物所對應的能源成本建立在數量比重的基礎之上完成有效的成本分配。
②廢棄物處理成本。為了保證計算的精準性,外部損害成本計算需要基于現場數據或者處理獲得。該公司的損害環境廢棄物是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粉塵和外排的CO2、NOx、廢水為代表,廢氣、廢水、廢渣的處理量如表4所示。本文采用LIME法來計算環境損害成本,即將各物量中心的損害環境的額廢棄物乘以產業廢棄物LIME系數表中對應的LIME系數(萬元/噸),各成本詳見表4。
③價值流轉成本分析,由表3、4得到價值流轉成本,如表5所示。
2.評價指標計算
基于上述計算,獲得指標所對應的實際值以及基準值。按照所給出的煉鉛企業價值流指標的權重,可以計算得出該煉鉛企業的各項指價值流。如表6所示。
3.評價指標結果分析
該企業的最終循環經濟價值流綜合評價值為0.914,由表2可知,該煉鉛公司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處于第1級,即循環經濟發展處于高水平。在資源投入A1指標和資源生產率A2指標上,得分最高的是A1、A2,達到0.162和0.145,說明該企業有效減少了原材料的投入。因為項目的副產品及其產物比如底吹爐煙塵,鼓風爐鉛冰銅,鼓風爐煙灰,有很大一部分又循環參與了主產品的生產,原料轉化率很高,能耗低。在資源循環利用A3指標上, 底吹爐煙塵的評價指數最高,達到1;而鼓風爐鉛冰銅,鼓風爐煙灰的評價指數較低,只有0.7、0.75。說明該企業在進行底吹時所采用的先進技術有效提高了底吹爐煙塵的循環利用率,但需要在鼓風爐中進一步采用先進技術回收煙塵和鉛冰銅。這方面可以借鑒世界先進鉛企業的相關經驗,通過提高自身循環利用資源的能力或延伸產業鏈、擴展廢棄物應用領域的方式來解決。在廢棄物排放A4指標上,各個指數的評價指數也達到了0.85以上,說明該企業在廢氣、廢水、廢渣的處理及循環利用方面均表現優秀。其中廢棄物排放成本/凈利潤A44的評價指數最高且得分最高,達到0.958和0.071。因此,采取該模式將有效控制廢棄物排放的成本。
五、結論
本文依據循環經濟和相應指標體系的基本理論,從四個方面來構建指標體系:一是資源相對應的投入,二是資源相對應的生產率,三是資源相對應的循環利用,四是廢棄物相對應的排放,進一步完善了相關評價理論體系。其中,資源投入指標中考慮了系統成本(人工成本,折舊費用,制造費用),提高了評價體系的全面性和穩健性。在案例研究中,整合企業的相關數據,運用企業產品循環經濟價值流綜合評價體系計算出該企業綜合評價值為0.914,評價體系貼合實際,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Bartelmus P. SEEA-2003: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1(4): 613-616.
[2]Wang C Y, Sample D J. Assessment of the nutrient removal effectiveness of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 applied to urban retention pond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4, 137: 23-35.
[3]王軍霞,唐桂剛,羅彬,等.城市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監測技術方法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3,36(8):54-58.
[4]鄭季良,鄭晨,陳盼.高耗能產業群循環經濟協同發展評價模型及應用研究——基于序參量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1):142-146.
[5]毛建素,陸鐘武.物質循環流動與價值循環流動[J].材料與冶金學報,2003,2(2):157-160.
[6]肖序,周志方.論循環經濟環境下的資源流會計:一個理論探討框架[J].財會學習,2008,11.
[7]肖序,湛曄林.以價值流分析為基礎建立企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35):122-124.
[8]諸大建,邱壽豐.生態效率是循環經濟的合適測度[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16(5):1-6.
[9]盧玉玲.我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述評[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0(4):15-1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基于價值流的企業循環經濟評價體系研究》(編號13C47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