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秋梅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新技術在沖擊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媒體、新技術的運用,對于轉變傳統教育思想觀念、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應當自覺、有效、合理、恰當地使用新媒體、新技術,大力整合資源,引發閱讀期待,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
【關鍵詞】新媒體 新技術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83-01
新世紀,新挑戰,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新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巨龍白板、希沃5、學樂云教學平臺很受歡迎。新媒體、新技術的普及,對于轉變傳統教育思想觀念、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F在,以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而且,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新媒體、新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新的生長點和廣闊的平臺,使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得到了深度的融合,讓課堂更新穎、更精彩。
一、新媒體、新技術,為語文閱讀教學升溫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新技術在沖擊著課堂教學,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水平也隨之逐漸提高。傳統的“空洞式說教”“填鴨式教學”“一支粉筆走天下” ……已不復存在。課堂上,教師不會再受ppt的限制,機械地展示教學內容,而是在交互式白板中進行自如地授課。因為交互式白板系統與各種軟件能很好地兼容,其自帶的資源可以隨時使用。特別是白板的書寫功能,它可以批注、圈點、修正,讓老師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成,課堂的實際,隨時調整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大大增加教學的靈活性,及時性。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改變。以往的課件主要功能是演示、展示,而今的新媒體、新技術更貼近學生。比如:希沃軟件中的屏幕書寫、大小屏互動、現場拍攝、反饋器……等功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到白板前書寫、展示、練習、合作、評價,他們課堂參與的方式更多樣化,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了。更為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保證。在這樣新媒體、新技術的新課堂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課堂上盡顯其樂融融的景象。
二、新媒體、新技術,為語文閱讀教學降難度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一節課的成敗關鍵,也是老師們深感困惑的地方。而借助新媒體、新技術可以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形象化、生活化,降低難度,讓學生易于接受。比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23《霧凇》一課,感悟霧凇的奇特壯美是本文的重點。僅憑課文中的一幅插圖與潔白晶瑩、銀光閃爍兩個詞,學生是難以體會其中的奇美的。課前,我把收集到的有關吉林霧凇美景圖片制成多媒體視頻,教學中,讓學生邊欣賞邊試著用第一自然段的內容配音。孩子們興趣盎然,朗讀指導、品讀感悟均水到渠成。因此,恰當地使用新媒體新技術,它將為閱讀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既省時又省力,使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新媒體、新技術,為語文閱讀教學拓寬度
新世紀,新挑戰,在這既是個信息技術飛速前進的時代,同時也是知識大爆發的時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學容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了。如何讓有限的40分鐘更有效、更豐富?我們依然可以借助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提高媒體的展示力,豐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渠道擴大課堂容量,與生活、社會緊密相連。比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天火之謎》的教學中,學生明白了“風箏實驗”的原理,體會了富蘭克林的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精神,同時又對“避雷針”十分感興趣。于是 ,我利用微信平臺的視頻連線功能,連線一中的物理名師,接受學生的現場提問,并進行現場解答。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打破砂鍋問到底。有的問:“避雷針是什么樣的呢?” ,有的問:“避雷針是怎樣避雷的呢?”……新媒體、新技術這樣強大的功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令他們愿學、樂學且樂此不疲;同時,文本的內容得到了拓展,也讓學生明白了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
四、新媒體、新技術,為語文閱讀教學增厚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不主張系統地教授知識內容或機械背誦詞語解釋,則主要從語用的角度規定詞語和句子的學習目標: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經驗,體味和推敲重要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然而,由于學生的經驗與積累有限,有時也給學習帶來了阻礙。比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 16《黃山奇松》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如何理解“飽經風霜”這個詞比較困難。首先,我先讓學生查字典,明白詞語意思。接著,我出示了3個音像畫面媒體課件:風雨交加的夜晚,迎客松如何傲然挺立。烈日炎炎的夏日,迎客松翠綠依舊。大雪紛飛的冬日,迎客松絕不屈服。學生立刻能體會到迎客松的頑強生命力。我并沒有就此結束,而是,借助電子白板點播了拍攝的有關老人的生活視頻,特寫了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臉。至此,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詞語,學生已心領神會,并能輕而易舉地用它說一句話。這是新媒體新技術的又一功能,幫助學生把一個詞讀成一個個畫面,讀出詞語的生命,既豐富了學生的積累,也訓練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語文閱讀教學增厚度,何樂而不為?
五、新媒體、新技術,讓語文閱讀教學呈梯度
課堂上,我們面對的是幾十個渴求知識的孩子,他們的個性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但同樣希望學有所得,希望得到肯定。我們應盡量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實現翻轉課堂,因材施教,實行梯度教學。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23《林沖棒打洪教頭》時,我充分利用“福建教育資源公共平臺”的功能處理拓展延伸。因為這是選自四大名著《水滸傳》中的一篇小說,它里面可挖掘的內容還很多很多。教材安排的意圖是希望通過一篇課文的學習帶動一本名著的閱讀。因此,課堂上,我側重引導學生掌握抓關鍵的動作、語言詞句去細細品味人物性格的特點。教完課文后,我把課件發到公共平臺的班級共享區,并布置了如下作業:1.利用課件復述課文。2.研讀《水滸傳》中的其他打斗的場面。3.研讀林沖的一生。4.寫一寫有關《水滸傳》的讀后感。特別提醒: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題目完成。這樣,差的學生可以利用白板課件的回放功能把課堂上沒掌握的東西進行復習鞏固;程度好的學生可以借助網絡研讀有關內容,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平臺上與同學、老師討論、交流;甚至寫下自己的感悟。如此的安排,學生樂于接受,他們可以上網快速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有目的地處理信息,并且都能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既使學生收集、分析、綜合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發展,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新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不斷探索新媒體、新技術服務于閱讀教學的方法。在教學中自覺、有效、合理、恰當地使用,大力整合資源,引發閱讀期待,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讓新媒體、新技術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插上有力的翅膀,走向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