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洛川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應用效果及優越性。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收的74例周圍性面癱患者,使用計算機隨機分配法分為觀察組(n=37)和對照組(n=37),對照組應用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應用中醫針灸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麻痹程度評分比較,觀察者治療前、后神經麻痹程度評分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例數為35例(94.59%),對照組總有效例數為28例(75.68%),觀察組總有效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醫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能取得顯著的效果,與常規西藥治療效果比較具有較高的優越性,應用價值顯著,建議臨床大力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中醫針灸;周圍性面癱;治療效果;優越性
周圍性面癱是臨床常見疾病,屬于急性起病,在發病后數小時內或幾天內達到高峰期,發病初期患者會有耳后疼痛、下頜角疼痛等表現,臨床癥狀主要為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患者的額紋會消失,無法皺眉,眼瞼也出現閉合不全情況,在試著閉眼的過程中,癱瘓一側的眼球會向上外方轉動,明顯露出白色鞏膜[1]。西醫將周圍性面癱稱之為周圍性神經麻痹,認為其主要因為局部風寒刺激致使面部神經受壓而發病,臨床多采用西藥治療,但效果不夠顯著,而針灸治療能起到顯著的效果。本研究對37例觀察組周圍性面癱患者應用中醫針灸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收的74例周圍性面癱患者,使用計算機隨機分配法分為觀察組(n=37)和對照組(n=37),觀察組男25例,女12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40.25±3.54)歲,病程1~25 d,平均病程(7.45±2.13)d;對照組男24例,女13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1.45±3.52)歲,病程1~24 d,平均病程(7.25±2.03)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西藥治療,口服強的松,30 mg/次,1次/d;肌肉注射0.5 μg甲鈷胺注射液和100 mg維生素B1注射液,1次/d[2]。觀察組應用中醫針灸治療,選擇太沖、合谷、足三里、四白、承漿、地倉、風馳、頰車進行針刺,急性期之后可增加翳風、陽白、地倉、水溝、攢竹,選取1~1.5寸的毫針常規消毒后淺刺面部穴位,注意手法保持輕柔,深度保持在1~2寸,不用捻轉,得氣后留針30 min,再行針2次,3 min/次,1次/d,共治療10 d[3]。
1.3評價指標 根據神經麻痹程度評分對患者的面部神經麻痹程度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恢復情況越好,同時根據《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中的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顯效為治療后患者運動功能、面容等與正常人無差異;有效為治療后患者運動功能、面容等有所改善;無效為治療后患者運動功能、面容等沒有變化[4]。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麻痹程度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神經麻痹程度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麻痹程度評分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者治療前、后神經麻痹程度評分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面癱大多因為病毒感染、風寒等因素引起,患者的局部神經血管會出現無法自主恢復的痙攣,繼而引起神經缺血,最終發展成水腫,此病的治療關鍵在于消水腫、抗炎、修復損傷神經[5]。處于急性期的患者,其神經一般是在急性炎癥性水腫狀態,中醫針灸能對患者的毛細血管通透性進行調整和舒張,幫助改善患者的毛細血管收縮狀態,從而起到改善淋巴循環和微循環的效果,也能促進炎性物質滲出和新陳代謝,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針灸治療具有價格實惠、療效確切、副作用低的優點,患者接受中醫針灸治療后,其病情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者治療前、后神經麻痹程度評分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例數為35例(94.59%),對照組為28例(75.68%),觀察組總有效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中醫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能取得顯著的效果,不僅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沒有不良反應發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何思途,李冠豪,黃家貴,等.探討分析中醫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5(27):180-181.
[2]王鴻雁.中醫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臨床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14):2664.
[3]Karoussis I K,Kotsovilis S,Fourmousis I.A comprehensive and critical review of dental implant prognosis in periodontally compromised partially edentulous patients[J].Clinical Oral Implants Research,2007,18(6):669–679.
[4]李翠萍.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刺灸方法的循證評價[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4):39-40.
[5]Plr García D G.Vascular Contributions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J].Stroke,2011.
[6]余小夏.29例周圍性面癱患者行針灸治療的臨床分析[J].醫藥前沿,2015(22):353-354.
[7]劉志丹,梁薇,楊艷,等.周圍性面癱臨床研究文獻中醫證、治特點數據分析[J].中醫藥信息,2014(2):33-36.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