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波
摘 要:隨著社會對應用型與創新型人才的不斷需求,如何進一步提高數學類相關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一直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研究問題之一。本文根據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數學類專業近幾年來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實踐經驗,探討了加強數學類專業實踐教學管理的有效途徑,從而對數學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數學專業;實踐教學;教學管理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而數學類專業學生的實踐可以簡單歸納為如下過程:給定實際問題(用自然語言描述的現實原型),通過抽象變為數學問題(合理簡化實際問題、將實際問題符號化、建立數學模型),求解數學問題(數學層面的求解),將求解結果經過實際解釋并演變為實際解答(理論預期)。但是,數學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各門課程大多數是理論性強于應用性的。雖然部分老師在課堂上多次給學生提到理論創新也是一種創新,在課下通過“第二課堂”舉辦講座、組織興趣班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講授創新的思想,但是大部分學生仍然不知道所學知識以后會有什么用處。另外,由于很大一部分專業教師的研究方向偏理論性,因此課下也很難能解釋清楚學生的這些疑惑。
為此,許多學校把加強實踐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途徑之一,并對數學專業實踐教學管理模式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如:在部分專業課程里增設實驗教學課時,開設數學實驗相關課程,以各種科技競賽(如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和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為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與監督,等等。雖然這些教學管理措施對推動數學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表現在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不夠完善,以致許多學校僅僅把實踐教學當成一個獨立的教學環節,學生很難真正從這個環節中提高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我校有三個數學類專業,主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近幾年來,學生求職率一直高于考研率,所以實踐教學環節對于人才培養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如果繼續以傳統的“學數學”為主、沿用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必然會對本來就枯燥的數學課帶來極大的消極作用。為此,我校數學與統計學院對數學類專業的培養計劃進行了改革,加入了實踐教學的比例。近幾年來,我院針對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總結,對實踐教學的管理模式進行了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根據我院近幾年來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實踐經驗,探討了加強數學類專業實踐教學管理的有效途徑,對數學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數學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的新策略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院加強了實踐教學指導過程的管理,要求指導教師要從選題、知識補充,一直到學生提交完報告的整個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進行指導,并要隨時了解自己指導的每一位學生的進展程度。具體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關于學生選題
由于數學課程的特點,對于較難的理論性問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夠,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很難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所以,找到一批既難度適中、工作量合理,又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際應用的課題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必須要解決的第一個重要問題。為此,我院首先要求指導教師精選了一批不同難度的比較適合本科生的題目。由于較難的理論性問題一般來自教師的研究方向,因此我們讓學生組成興趣組,跟著指導教師盡早從事科研活動,而難度適中的題目作為課程設計、實習的備選題目。
由于選擇研究課題也是體現學生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我院鼓勵學生自己找課題,并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適當加分。近幾年來,每年都有部分學生能夠通過自己查閱資料,發現課題,提煉問題,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同時,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選題和任務,進一步豐富了備選題目。
2.關于實踐任務的布置
指導教師在安排實踐任務的時候,不能僅僅把題目告訴學生,還應該給學生布置難度與工作量適當的具體任務。這樣,學生既不至于最后就解決了幾個工作量非常小的、幾乎用不上大學所學的數學理論知識的任務,也不至于由于對題目理解上的偏差而把問題做偏了,等等。同時,我院還要求學生在設計(實習)過程中不能隨意修改這些任務。但是,如果學生自選的題目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則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適當調整任務。
3.關于指導過程
指導教師必須對整個實踐過程進行指導。任務安排好后,指導教師要求每一名學生必須實時向教師匯報自己的進展情況。如果學生遇到任何問題,指導教師應及時給學生一起探討,必要時補充相關知識,多以鼓勵的語氣指導學生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同時,指導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寫出完整的書面實踐報告。我們首先要求學生根據實踐初期制定的具體任務為依據,擬定報告的結構框架以及每一部分要寫的具體內容及詳細程度。然后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寫出的框架給出具體的意見,并指導學生完成最后的書面報告。
4.關于評分標準的制定及成績的給定
指導教師應根據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表現、報告的書寫規范,以及答辯情況給定實踐學習的成績。為此,學院制定了實踐教學給分標準。該標準共包括四部分,分別為:表現、報告的書寫規范、報告內容、答辯,所占比重分別為:15%、15%、30%、30%。通過近幾年的實際情況來看,該標準能適用于我院的大多數實踐教學。
5.關于教學總結
教師的有效指導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性環節。但是,由于許多專業教師的研究方向是“偏理論、遠應用”的,因此指導教師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多交流、多研討,并在實踐教學任務結束后及時總結經驗,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指導能力。特別地,指導教師應把學生選的比較好的題目及具體任務整理出來,寫進教學大綱中,作為今后新的備選題目。
二、結語
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實踐教學已經成為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我們應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并配以科學的管理體系,以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錢國英. 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及其培養體系的構建[J]. 中國大學教學, 2005(9): 54-56.
[2] 鄭毓信, 王憲昌, 蔡仲. 數學文化學[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第34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