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波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新生事物如潮涌來。21世紀的青少年眼界更加開闊,個性尤為突出,這就給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教育命題,新課程改革也應運而生,成為開展素質教育的航向燈和風向標。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適應不了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板著面孔、舉起教鞭的教育寫實已經不復存在,小學班級管理也不再是教育者“說一就是一”的生硬模式,班級管理更需要教育者務實、創新、人文的思想和理念,說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非常貼切,面對年齡尚小的學生,管理上既不能松散無度,也不能過于嚴苛,教育者從學生實際入手,用真誠的愛春風化雨,體現潤物的寬容和胸懷的寬闊,愛中有嚴,嚴中有愛,立威立信,用寬嚴相濟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一、真心之愛是管理的基石
曾幾何時,一些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則是高高在上,嚴詞令色,學生對教師產生了一種厭煩和回避心理。如此現狀下,學生從學習生活中感受不到樂趣,被動接受各種學習任務,失去了做學習主人的興趣,這種情況將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師生關系以及堵塞了為班級建言獻策、主動參與集體活動的通道,集體生活死氣沉沉。現如今,放下架子,回歸自然與學生平等相處的模式,使得當前教育者真正做回了“為人師表”,成為釋疑解惑的“心靈工程師”。其根本原因就是一個字——愛,因為心中有愛,才會俯下身子,以己之心去深切體會學生的感受。因為有愛,才會發現學生犯錯背后的真正原因,從而對癥下藥,根除陋習,因為有愛,才會對困難學生不離不棄、關懷備至。教師的愛是點燃集體熱情的火種,真誠施與學生的愛是班級管理的基石。教師的愛可以成為一種催化劑,不僅能拉近師生關系,還能增強整個班集體的凝聚力。
二、威信并舉是管理的助力
如果說愛是班級管理的基石,那么,班主任馬首是瞻的威信樹立則是班級管理的“班魂”。威信的樹立要“行而導之”,班主任首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為學生做出榜樣。盡管是面對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對于自己的老師會將其“神圣化”,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職業操守,注重個人形象,懂得管理藝術,運用情真意切的語言表達,細節滲透的實踐行為,成為學生心中的引領者。如看到地上有紙屑,為師者俯身撿起,面對老弱病殘,教師會第一個伸出援手,這些細枝末節的具體行動會讓學生盡收眼底,從而敬佩和效仿,教師用正確的行為無形中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矯正。教師身上的“威”,需要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中逐步積累起來,與學生的關系要把握有度,處理問題要有原則性。學生通過這一系列訓導教育以及承擔處罰責任,認識到犯錯的嚴重性,心理上會產生一種“下次再也不敢”的后怕感,還會從這件事情中吸取教訓,同時這一處理過程將對其他學生產生震懾作用。由此威信并舉才能成為管理班級的“強悍”手段,對犯下原則性錯誤的學生“重拳出擊”,將其不良思想的萌芽徹底消滅,規正不良行為,塑造健康人格,從而自覺走向積極向上、明辨是非的人生大道。
三、寬嚴相濟是管理的規則
嚴師出高徒。教師的嚴是對學生負責任的一種態度。當然,管理中對學生的嚴要從思想、學習、紀律、人際關系入手,嚴到學生心中,努力幫助學生逐漸學會明辨是非、抵制誘惑,形成堅定、自主、獨立的信心。如果說嚴是一種硬度,而寬則是緩釋嚴格規定、嚴肅紀律、嚴厲處罰之后的“懷柔”政策,對于一些一時接受不了教師嚴格批評的學生,教師就要通過說服教育,循循善誘,潛移默化注入積極的正能量思想。如有個別學生因為家庭原因、學習成績落后,產生了消極思想。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的嚴肅批評不是這一事情的休止符,而是要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心思想活動,分析原因,首先從其家庭環境入手,有必要還可以進行家訪,與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狀況,摸清學生產生消極情緒的原因、癥結,然后平等地與學生對話,先學會做一個傾聽者,讓學生說出心里話,教師再逐一給其講解危害,告訴學生作為家庭的一分子,要有擔當和責任感,為家庭分解憂愁、分擔責任的最好辦法就是認真學習,樹立良好的德行,學習不好不能用消極思想這種極端形式化解,幫助學生制定可行性的學習目標,真誠鼓勵學生,使其重新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作為教育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班主任要在嚴的規章制度下創設寬的班級氛圍。有張有弛,有嚴有寬。營造民主管理的班級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嚴是規則性、制約性、穩定性的體現,而寬則是可塑性、靈活性、開放性的體現,整個班級管理需要寬嚴相濟地管理才能保持活力和生命力。
小學班級管理,就像是管理一個家庭,班主任要有仁心、愛心,對學生真誠施愛,讓學生在愛中成長,而教師威信則是班級管理的導向與指引的外在顯示,成為引領、矯正、塑造學生端正品行的推動器,寬嚴相濟則是班級管理科學運作的成功秘訣。
參考文獻:
張金蓮.淺談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技巧[J].華章,2011(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