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華
【摘要】《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課程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將微信平臺引入該課程教學當中,跨越了時空及實體的限制,信息傳遞快捷,實施方法靈活、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這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與傳統局限在課堂上的教學模式互補,有效地創新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信平臺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248-02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現代教育帶來了發展的動力,QQ、微課、慕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已經運用于很多學科教學當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智能手機的即時通訊軟件,支持語音、圖片、視頻和文字等多種信息格式。《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1],知識容量增加迅速,內容更新快捷,為了適應該學科的發展特點,我們將微信平臺引入該課程教學當中,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課程教學特點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是口腔工藝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融合了多學科的理論體系,與新材料、新設備的發展密切相關,具有涉獵知識范圍廣、知識更新換代迅速、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
目前很多院校多采用的“兩段式”教學模式,即先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理論課結束后安排相應學時的實踐操作。在上實訓課時,教師分組示教講解、學生觀摩后進行操作,但是,很多學生對一些操作細節難以看清,對一些關鍵步驟經過一次示教無法掌握。
二、微信平臺在《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課程教學功能中的分析
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大入口APP,截止2016年底,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8億,可利用微信的聊天、朋友圈、群發、微社區和自動回復等功能進行交流和學習。因此將微信做成一個分享信息的交流平臺,以促進學生通過微信平臺學習《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構建的微信平臺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創建 “我先知”小課堂,課前發送教學內容及學習任務
通過微信平臺,老師在課前將下一節的學習內容提前發送給學生,可以是圖片、文字、PPT、視頻等形式。學生可以對學習資料充分進行預習,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以及需要掌握的重點。老師在現實的課堂的教學中,可根據微信中學生的反饋對某些知識點中進行重點講解,這樣可使學生不留疑點和難點,充分完成學習任務。
2.創建“跨時空”小課堂,老師隨時隨地在線解答學生問題
大班教學時,老師輻射范圍有限,難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而利用微信平臺,則可以實現跨時空的知識分享和交流,老師可以隨時隨地線上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另外,對于某些比較精細、繁瑣的操作步驟,如在金屬全冠熔模鄰面制作時,對于這部分操作技能要求較精細的內容,老師可以錄制成微視頻,發送給學生,學生可以在課后隨時隨地自主觀看學習。
這種“跨時空”的學習模式充分利用了微信學習平臺的開放性與共享性、將現實課堂作為基礎學習,微信學習用于課后知識的鞏固與發展,可謂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
3.創建“微拓展”小課堂,共享優質學習資源
通過微信公眾交流平臺,多個教師可以參與其中,輕松搭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老師們可以就某個問題發表各自的看法與見解,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完整、立體。另外,該學科的特點是知識更新非常快捷,口腔新材料、新器械不斷涌現,義齒的制作技術也不斷更新,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和查看,從而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了解本學科的前沿信息和學科進展。
4.創建“微測驗”小課堂,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無法知道通過本次教學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一般都是在學期中和學期末通過考試結果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借助微信公眾平臺的投票功能,教師可以在每次教學后的當天發起有關知識點掌握情況的投票。通過投票數據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計劃,從而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
另外,借助微信平臺,同學們可以把實訓作品以文字、圖片、微視頻等方式發送給老師,老師可以及時關注同學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為其提供反饋和指導。
三、結語
微信借助手機平臺,有著較為廣泛的使用人群,尤其是知識水平較高、喜歡趕新潮的大學生用戶。微信平臺作為一種信息技術介入教學當中,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與此同時,信息技術也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界限,拓寬了人際溝通的渠道,使得師生交流愈加充分及多樣化。
參考文獻:
[1]王菲,米新峰.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