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顯志
摘 要:情感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靈魂,它對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價值觀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情感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而且教師的情感、文本的情感、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缺一不可,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找準文本情感基調,并對它們傳遞的情和意深有領悟,以此為契機,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最終達到教師、文本與學生情感的相互交融。在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仍無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文本的情感因素,致使一篇篇富有生命力的課文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使語文教學缺乏應有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情感教學
語文教學是師生互動、思想碰撞、心靈交流的過程。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情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因素。沒有情感,也就沒有教育。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情感策略,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互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成了當前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一些淺見。
一、教師要注重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和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表現出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教師在積極、愉悅的狀態下,往往會在備課時思路開闊并有創新、教學時方法巧妙恰到好處、總結時語言精美富有啟示,從而達到以情啟智的效果。正如全國特級教師斯霞所說:“只有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在內心深處迸發出一股強大的力量,如饑似渴地學習,刻苦地備課,認真地上課,細致地批改作業,耐心地輔導,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置終日勞累而不顧并自感樂在其中?!苯處煹倪@種積極情感會感染學生,使學生也處于積極、愉悅、興趣濃厚、精神飽滿的情緒狀態中,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往往會產生一種學習動力,促進認知和身心的發展。
1.教師要注重創設和諧的氛圍。要創設一種和諧的氛圍,教師就應樹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在和諧的、寬松的課堂里遨游,欣賞學習語文的美。如果師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心理的距離必然會拉大,心靈上達不到溝通,這將阻礙學生的學習發展與人格建立。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心理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時,學生才會發展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環境里,才會輕松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教師要用充滿情感的語言激勵學生。語言是心靈溝通和情感交流的工具。同樣一句話,可以說得平淡如水,讓人覺得是在應付,也可以說得激情滿懷,讓人覺得是由感而發。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簡潔、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或親切平易,或厚重深沉,或慷慨激昂,或輕松愉快,表達情感和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情感。充滿情感色彩的語言往往具有激勵性,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回答盡可能給予肯定,如:“你的想法很獨特”“你讀得太好了,老師都被感動了”這樣由衷的贊賞,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教師妙用“態勢語”表達積極的情感。語言學家研究表明,人們之間的交際效果20%取決于有聲語言,80%取決于無聲語言。教師若在課堂上巧妙運用態勢語,會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老師一次發自內心的微笑、一個含有深意的眼神、一個優美得體的手勢、不經意間做出的一個動作,都可能會給學生帶來十分微妙的影響。態勢語運用得好,會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和精神的交流
文章不是無情物。選入語文教材的文章,蘊含著作家們的深層思索,流淌著他們的真實情感。在大多數情況下,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分解為對一篇篇課文的閱讀教學,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一種溝通與交流。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從而走進作品,感受和理解作品表現的思想情感。
三、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創設
有人曾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在課堂上創設一種令學生置身其中、流連忘返的情境,使學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隨課文內容的波瀾起伏而流動,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濃郁興致。”
如何設“境”?如何動“情”?作為一種教學方法,還是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及語言描述情境等。
1.多媒體展示法。如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周總理,你在哪里》一詩時,考慮到學生閱歷的局限,首先讓學生觀看首都億萬人民悼念總理的資料片,并將其定格在“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畫面上,再配以凄楚哀婉的解說詞。凝視著屏幕上首都群眾悲痛欲絕的場面,學生們眼眶濕潤了,在這樣的氣氛中再配以聲情并茂的朗讀,“周總理,我們想念你!”一聲聲呼喚,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對課堂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音樂渲染法。對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把音樂引入課堂。教師在選擇音樂時,要考慮到音樂所表現的內容、情感應與課文相符。上課時恰當地利用音樂對人的心靈的感召力,可以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情境中去,可以愉悅學生的心情,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渲染教學情境。
3.課本劇表演法。有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設置情境,吸引學生,對學生學習起著感化作用、激勵作用,但是學生還是處于被動狀態。那么,此時如何讓學生主動地融入課文內容,并體驗其中的情境呢?編演課本劇無疑是最佳方法:讓學生去說作品中人物所說的話,做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體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這種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特別是人物的行為、心理有切身的體驗、深入的理解,而且還能鍛煉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在洋溢著“情”與“境”的課堂中,教師將蘊藏在教材中的“滋養了人類文明幾千年的精華和經典挖掘、呈現給學生”,學生的“發展意識、責任意識、生命意識”在美的浸潤中漸漸蘇醒、漸漸形成。這樣的課堂,我想應該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終身為之奮斗的目標。
總之,教學中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感染學生,從而產生情感互動效應,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料,豐富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象力,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陳丹丹;情感教學在教育中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年02期
[2]康劍亮;從流程角度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訓練[J];考試周刊;2010年06期
[3]張建剛;散文情感教學芻議[J];師道;2010年02期
[4]孫元元;強化情感教育 提高學生素質[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