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淑娟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宮腔內置入米索前列醇在防止妊高癥剖宮產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高征產婦12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63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宮體內注射催產素加葡萄糖進行治療,對63例觀察組產婦則采用宮腔內置入米索前列醇治療,并對2組治療前后的血壓、產后出血情況及不良反應進行對對比分析。結果:經我院研究得出,在術前、術后5h的舒張壓、收縮壓的對比方面,2組的對比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在2組的產后出血率和平均出血量的對比方面,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P<0.05),另外,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2組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經我院研究得出,對于妊高征產婦的治療方面,運用宮腔內置入米索前列醇的方法能有效預防產婦剖宮產后出血,作用顯著,應當推廣應用。
【關鍵詞】 妊高癥 剖宮產 宮腔 米索前列醇 出血
作為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又被稱為妊高癥,其具備了病情兇險、發病迅速等特征,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常會引發腎衰、產后出血等諸多并發癥,此病癥一般由宮縮乏力所引起,所以在此病的預防方面,提高子宮的收縮能力才是重點[1],基于此,我院選取126例妊高征產婦,對其進行了分組下不同治療方式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高征產婦126例,結合研究的需要,我院隨機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63例,年齡介于22~38歲,平均年齡為(32.25±5.06)歲,其中21例為經產婦,42例為初產婦,孕31~39歲,平均孕周為(34.05±4.31)周,63例觀察組產婦中,年齡介于27~40歲,平均年齡為(33.25±5.06)歲,其中21例為經產婦,42例為初產婦,孕31~38歲,平均孕周為(33.75±0.96)周,且2組產婦在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對比方面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先對所有產婦實施剖宮產,在此基礎上,對63例對照組產婦的產后治療中,進行1ml宮體內催產素注射,并在維持靜滴方面借助取20U 加至500mL5%葡萄
糖中來完成;對63例觀察組患者則是產后于宮腔內置入米索前列醇(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4136)400mg。后續對2組產婦術后1h、2h及5h的舒張壓(DBP)及收縮壓(SBP)變化進行對比分析,同時比較其出血例數、不良反應及產后出血量情況[2-3]。
1.3 統計學分析 我院在此次研究分析的數據統計分析方面運用了SPSS17.0軟件,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用t進行檢驗,并用x?檢驗對應的計數資料,組間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2組產婦的血壓對比 經統計分析得出,在術前、術后5h的舒張壓、收縮壓的對比方面,2組的對比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在2組產婦術后2h的DBP和SBP對比方面,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下。
2.2 產后2組產婦的出血情況對比 經我院統計分析得出,在2組產婦產后平均出血量的對比方面,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且在2組的產后出血率對比方面,觀察組也的少于對照組(P<0.05)。具體如下表。
2.3.2 組不良反應的對比 經統計分析得出,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產婦4例(6.35%),觀察組則出現不良反應產婦9例(14.29%),2組的對比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下表。
本次研究中,經我院分組對2組進行不同的方式治療,后續統計分析得出,在術前、術后5h的舒張壓、收縮壓的對比方面,2組的對比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在2組的產后出血率和平均出血量的對比方面,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P<0.05),另外,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2組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經我院研究得出,對于妊高征產婦的治療方面,運用宮腔內置入米索前列醇的方法能有效預防產婦剖宮產后出血,作用顯著,應當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德珍, 張曉靜, 周靜濤,等. 宮腔內置入米索前列醇對妊高癥剖宮產后出血的防治作用[J]. 西南國防醫藥, 2013, 23(3):268-270.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3.03.013.
[2]謝寧, 孫文霞, 朱永寧. 宮腔內置入米索前列醇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剖宮產后出血的防治作用[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32). DOI: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4.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