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慶
摘 要:在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加以培養是課堂教學要完成的重要任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課堂教學的向外延伸。因此為了保證在開展中職計算機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完成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有能力參與相應的計算機實踐工作,就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教育;實踐能力
1 了解學生的閱讀心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是以授予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為目標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學會把握學生的閱讀心理,根據學生的心理機制來安排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授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小學生都是年齡處在7-12歲之間的初學者,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通常都是比較樂意學習并對知識充滿了渴望的。但是由于其心理上的不成熟,其對知識的接受通常需要采用一種情感上容易接受的方式。因此,在這個階段,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采用一些圖畫和插入的書籍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隨著閱讀的深入,老師不斷地引導學生對所讀書籍進行評價,使其能夠從感性的認識不斷向理性發展。按照學生的心理,將閱讀的進程安排為從文字到內容再到思想的過程。例如,為了讓小學生通過讀書培養樂于助人的思想,可以讓低年級的學生通過讀漫畫的形式了解到幫助別人的光榮和好處。此外,由于小學生的認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改變,教師要通過小故事的講解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樂于助人的思想,并進一步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行為習慣。
2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一切事物的內在動力,同樣,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實施也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需求。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信息的獲取和傳遞則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培養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的基礎時期,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老師作為教學的主導,應該激發小學生閱讀的內在驅動力,使小學生自身產生對閱讀的需求,從而激發強烈的內在驅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的興趣是保持學生驅動力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思考持久的最好方法。小學生由于心理和智力各個方面的發育都不成熟,很多時候學習是靠家長和老師引導以及給與的壓力,如果失去這些引導和壓力,學生就會迷失在學習之中,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在這個時候,興趣就成為了最好的助手,他能夠維持學生不斷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間斷的進行自己喜歡的書籍的閱讀。為了能夠有效的培養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愛好和習慣選擇適合該學生的書籍,同時,老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諸如課外讀物知識競賽等,來不斷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興趣。在課外活動中,參與其中的學生會不斷的尋找自己喜歡的書籍,充實自己的知識,作為觀眾的學生也會不自覺的想多讀書增加自己的知識面,以便能夠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
3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讀書是一項心靜的活動。課外閱讀需要一個適宜的環境。閱讀氛圍的營造在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形成和促進作用。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以后,不僅使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由此可見,要想使課外閱讀得以有效開展必須著力營造學生的課外閱讀氛圍。
4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習慣成自然”,習慣是在很長時間內形成的一種不宜改變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是經過長時間、反復的進行而達到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高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為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大部分的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或多或少的都會受到方言的一定影響,因此,應該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朗讀的習慣。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應該引導學生使用普通話朗讀。其次,逐漸養成學生默讀的習慣,相對于朗讀,默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讀書的速度,同時能夠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能夠使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最后,應該培養學生喜歡愛護圖書的習慣。愛書不僅是一種勤儉的表現,更是一種美德。
5 開展課外的閱讀活動
在平時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我們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以及文章的篇幅長短、內容深淺等方面的情況,著力為其推薦一些正確合適的課外閱讀內容。可以開展以下課外閱讀活動:(1)開展閱讀交流。為了使學生課外閱讀不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在讀書節中還可舉行讀書感受交流活動。課外閱讀交流可每周安排一次,每次為一節課,既有在全班進行的交流,也有分組交流,內容為自己課后所讀的各種書籍。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個人發言,也可以由發言者向其他同學提問。(2)嘗試日記贈言。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還可用可嘗試日記贈言的形式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除了教師給學生贈言之外,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輪流互贈活動。如此以往則能較好地激發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的、主動的具有渴求熱切盼望的自我行為。(3)進行習作創作。閱讀與寫作緊密聯系,勤于動筆能有效促進閱讀內容的深化。在閱讀的基礎上,可經常舉行一些讀后感征文比賽等活動。
6 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能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動力的推動下,主動進行閱讀和思考,深入把握文章的內容。
1、做好閱讀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
萬事開頭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保障閱讀教學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小學生年紀小,可塑性較強,教師要在教學前做足準備,以激發學生的語文欲望,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結合所學文章的背景以及相關的知識進行趣味性的講解,讓學生對文章的學習充滿期待,在期待的推動下,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自然更濃。反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照本宣科的進行文章的分析和講解,學生就會產生倦怠的心理,閱讀興趣自然不會形成,閱讀水平也不會提高。
2、善于采用現代教學技術,增加閱讀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計算機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在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同樣要運用好多媒體技術,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能夠通過投影的形式把教學內容呈現在大屏幕上,通過圖片、視頻、聲音等多種形式感受教學內容,學生們感到很新奇,求知欲望強烈,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也更加深刻。在多媒體豐富的教學中,閱讀教學不再枯燥、乏味,學生們的興趣自然提高。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自主進行閱讀的學習。教師除了要注重課堂閱讀教學之外,還要運用好課外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