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曉
摘 要:我國古代人民使用的語言符號即被稱為文言文,其和現代白話文之間存有顯著區別。其字句簡練、意義深遠,是高度概括古代人民語言的文化。在小學高年級課程中如何學習文言文,如何便于學生理解對教學效果極為關鍵。本文主要對小學高年級文言文學習的必要性,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必要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文言文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地位。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變遷,文言文與人們的現代生活語言之間的距離也在不斷增大,且在這種現象的影響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定的困難,加之教師教學方法的不準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這樣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針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策略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1 小學高年級文言文學習的必要性
文言文是指通過文言寫成的文章,其是我國古代文人的智慧結晶,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即便是在今天,其發揮的作用仍很大。但文言文和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存在極大差異性,距離較遠,文言文如何理解、運用難度較大,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學習起來難度更大。然而,小學時期的積累將為學習初中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且起到連接作用。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且能夠達到學習有關知識點的目的。
1、學習文言文的可行性。通過研究表明,“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是可行的”。第一,其適應此階段學生的心理水平。該階段學生的年齡范圍大概為10—12歲,其思維發展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其具有一定心理基礎、認知水平,文言文學習具有可行性。第二,與該階段學生而言,文言文存有一定基礎。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古詩詞為其主要表達形式,在課本內選取的古詩詞,較為簡單、易懂,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這種積累,學生將減小對文言文學習的厭煩感。
2、學習文言文的必要性。現階段,小學教學中,古代經典作品誦讀已經成為課本學習的重要內容。將文言文滲入到小學高年級語文課本教學中,誦讀經典,不僅能夠實現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更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通過文言文學習,可以填補學生初中階段的知識空白點,避免難以接受現象的出現,為學生后期學習提供了一個連接紐帶。
2 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1、教材方面
觀察現今實行的各種小學教材版本,發現選入小學教材的篇目主要是以白話閱讀和漢字識別為主,加之少量的古詩詞背誦,所占比率最少的應當屬于文言文選材篇目,在此情況下,教師應該建議學校或者所在地區教育部門,加大對文言文素材的選取比例,把解決不了的問題逐級上報,直至教育部切實解決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所占比例小的問題,徹底解決教材對教學的影響問題。
2、教師方面
如今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學生古文教學的問題上只注重背誦,缺乏教導學生對古文知識的深入理解,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教學,哪怕有些老師即使注重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也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無疾而終。對此,教師應該切實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將枯燥乏味的文言知識生動展現于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真正為實現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高效率打好基礎。
3、教學方面
關于小學高年級文言文的教學實踐問題,也是本文的重點敘述部分,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方面實行教學,力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于激發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問題,主要可以通過圖畫激趣、情境激趣這兩種手法,均可以達到顯著效果。圖畫激趣,即通過文本插圖激發學生興趣,就拿《兩小兒辯日》這一短片文言文來說,在課本上必然匹配有一幅生動的插畫解釋文章,或者老師可以將這篇文章的辯解流程用漫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從而促進小學生理解。情境激趣,則指老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整合,為學生首先創設出接近現實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課堂角色,為文言文的教學做好鋪墊。
(2)注重誦讀思考結合。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讀”的方式對于文意的理解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運用于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則就需要老師能夠監督學生不斷地讀書,而且還要熟讀成誦,并與腦中所思完美結合,從而真正達到對古文深意的理解。因此,老師應該在文言文教學開始之前給學生留夠充實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能夠自主的檢查文章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在隨后的課堂教授中可適當提問一兩位學生在課堂上現場閱讀,究其錯誤、夸其長處,鼓勵學生先行思考文章大意,注重學生誦讀與思考的完美結合。
(3)強調思維能力開發。筆者個人對古典文獻的內容和意義有所歸納,發現古代學者所著文章不注重表意而在于明理,每一個文言小故事背后都潛藏著巨大的深意,值得現今的我們細細體味與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僅限于告知學生文章的基本表意,而是應該注重對文章深意的挖掘,讓學生切實體會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感性的認知轉化到理性的思考,這才是文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同時老師還要將這種思考文言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做到授之以漁,便于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和滿足以后學習需要。
(4)善于積累所學內容。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我們應該持有一種不斷思考的態度,希望挖掘到更為深層的東西并不斷付出努力,所以在熟讀、理解與體味的基礎上還應該注意積累經典,真正學習到文言的精髓和內涵。文言文相較于白話文來說,語言更加凝練,韻律更加規整,不但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且抑揚頓挫、平仄起伏十分鮮明,具有一定的音韻之美,如果監督學生長期誦讀文言素材,對于學生的語感、詞匯都有一定的幫助,有心的學生還會積累一部分好詞好句,用于基本的寫作中,達到雙贏的效果。
(5)拓展文言學習領域。新課改的內容有強調課堂教學資源需要與課外學習資源良好結合,展現出課外教學資源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老師應該嚴格遵循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課本內容的基礎教授范圍中添加一些課外教學內容,豐盈課本內容,使得課內課外的信息內容可以相互補充、互為結合,更好的為課堂所服務。同時,老師在課前語系或者課后總結,還應該告知學生通過網絡資源整合所學內容素材,最大限度的開發到足夠豐富的課堂資源,為課程教學做好充實的準備。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言文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程中開展是一項極好的開發內容,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而且還遵循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時代發展的腳步,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的教學手段,需要我么大家的開發與維護。
參考文獻
[1]黃繼華;;走進文言世界感悟傳統文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2]關于小學高年段文言文教學的一點嘗試——為學生初小銜接和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添磚加瓦”[J].史勝娥.小學教學研究.2015(23)
[3]邱靜君.小學文言文教學激趣方法的探討[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11)
[4]應秀芳.提高小學高段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案例談[J].作文教學研究.2009(06)
[5]小學高年級滲透文言文教學的嘗試——中小學生閱讀能力銜接的策略[J].郭炆娟.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