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華 陳世寶
摘 要:本文通過對普通高中學生的生源狀況及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在普通高中實行“低重心”教學策略的可行性、操作辦法、評價機制,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學質量,縮小與重點中學的差距。
關鍵詞:普通高中;低重心;教學策略
農村多留守學生,缺少家庭教育,問題學生多,學校教育管理難度不斷加大,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學校生存壓力很大。面對現狀,我校積極探索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校生源較差,以2015年高一學生為例,聊城市重點高中——聊城市第一中學錄取1200人,最低分數線為822分,而我校錄取1380人,822分以上的只有27人,400分以下的396人,80%的學生來自農村。我校錄取的高一新生能夠達到聊城一中錄取分數線的只有20人,高分人數少,尖子生鳳毛麟角。學校經過多方調研,結合我校實際,學習先進學校的管理經驗,決定實行“低重心”教學策略。經過幾年的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低重心”教學策略的含義
“低重心”教學策略就是針對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采取相對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較為基礎,難度較小,學生易于掌握,教學進度較慢的一種低起點,小步走,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
二、理論基礎
1.因材施教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充分說明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低重心”教學策略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學生的基礎較差,所以,在教學上應適當降低要求,重視基礎,循序漸進,這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
2.“最近發展區”理論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即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和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最近發展區”理論不僅適用于兒童,各個年齡段的人的認知規律都是一樣的,都存在“最近發展區”。
3.生成學習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維特羅克等結合中小學數學、科學等學科的教學,在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成學習理論”,對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很大的幫助。
三、“低重心”教學策略的實施
教學策略具有系統性、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等基本特征。為此,我校經過認真研究制訂了比較詳盡的配套措施,以保證“低重心”教學策略的順利實施。
1.調整教學內容,保證循序漸進
學校組織各學科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確定教學內容,本著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調整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或增刪部分內容,不拘泥于教材,降低難度,引領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使教學內容更加適合學生的實際,其中英語和化學學科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數學、生物、物理、地理等學科內容做了大幅度調整,從而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避免高難度教學給學生帶來學習困難。
2.實施情境教學,轉變教學方式
情境教學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探討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學生的注意、觀察、思維、想象以及非智力因素都調動起來,在教學中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針對我校大部分學生基礎差,缺少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的現狀,教師大力實施情境教學,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種建構過程需要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實現,適宜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重溫舊經驗、獲得新經驗,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學生體驗知識的發展過程,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發散思考,從而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實施情境教學,改變了耗時低效的傳統教學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關注全體學生,體現以人為本
素質教育是強調以人為對象,以人自身的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是指向大眾的教育,它倡導在教育中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把學生置于教育活動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需求,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不以教師的個人意志去支配學生,按照學生的成長規律開展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很多教師為了提高自己所教學科的高分,只重視少部分學生,很少關注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導致這些學生的成績越來越差。我校實行的“低重心”教學,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每一名學生的發展,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勵學生走向成功。
4.改變評價方式,保證科學客觀
新課程教學評價的基本理念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成長,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它強調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的情緒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目標達成狀態為參考,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是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服務。只有樹立“以學論教”的課堂教學評價觀,新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前的評價制度只關注高分率,致使教師只把少數學生作為關注對象,不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了落實“低重心”教學策略,我校對教師的評價制度進行了調整,在課堂評價上,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評價對象和內容選擇不同的評價方法,使評價更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個性和發展,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對教學質量的評價,關注全體學生的的成績,用及格率、達標率來衡量,引導教師更好地貫徹執行“低重心”教學策略。
5.調整考試內容,注重雙基考查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能診斷過去一段時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此確定下一步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所以,考試內容和出題方式非常重要。為了貫徹“低重心”教學,我校形成明確的考試出題規范,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堅決杜絕偏題、怪題、難題。一方面可以客觀考查學生對所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不會使學生厭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信心。
四、教育成果
我校2009年開始大力推行“低重心”教學策略,尤其是從高一新生開始,堅持低起點,小步走,抓基礎,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循序漸進,基礎打好以后,逐漸拓展深化。
經過幾年的摸索,我校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連續四年,每年都有學生考入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等名校,每年有140人左右考入一本院校,500人左右考入本科學府,已成為聊城市內較為有名的學校。實施“低重心”教學后,教學觀念的變化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發展環境,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部分學生能學到知識,找到自信,在情感、認知、行為習慣、理想和信念等方面不斷發展,學生的上進意識不斷增強,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趙振林.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低重心教學”[J].新校園(理論),2010(5):51-52.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