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也由原來的傳統閱讀轉變為可視化的手機、平板、計算機閱讀。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計算機等技術,加快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步伐。中小學應不斷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數字化業務技能以及信息處理和傳播能力,以便滿足數字化信息時代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中小學圖書館;發展趨勢;信息化
一、現代化、自動化的圖書館管理手段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公共圖書館、高等院校圖書館早已經實現數字化的統一管理平臺,中小學圖書館也將逐步形成“互聯網+圖書館”服務模式。“互聯網+圖書館”服務模式是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對圖書館實現數字化、網絡化的統一管理和服務。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為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服務。
中小學圖書館的自動化管理系統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圖書館管理硬件的要求,二是對圖書館管理系統軟件的要求。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應實現: 用運機讀目錄格式編目,從國家圖書館下載數目數據,編目數據統一檢索;實現業務流程——采編、編目、存儲、流通、檢索和管理等統一于一個計算機管理平臺,方便管理;將過去的手工借還改變為人工智能自助借還。
二、文獻資源可視化、數字化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數字化掌上閱讀的不斷發展,中小學圖書館的文獻載體必然由傳統單一的印刷型向數字化、可視化多種文獻載體并存的方向發展。未來中小學圖書館將以數字化信息知識為知識元,對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進行合理使用,并根據讀者的需要為讀者提供知識信息服務,為學校科研與教學提供一系列的信息,使學生和教師在館內就可以及時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最新資料。
三、圖書館的服務以讀者為中心
現在的圖書館不僅僅是“藏書樓”,更是提供人們閱讀和休閑的第三空間。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現代化圖書館將擺脫傳統的以“書”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人為本,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閱讀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比如,在新年期間開展送春聯活動,平時舉辦一些面向廣大師生讀者的朗誦比賽活動,4月23日開展一系列閱讀活動。現代化圖書館強調“書是為用”的概念,使藏書的結構體系始終根據讀者的需求不斷調節和變化。在信息服務方面,過去往往采用千篇一律的服務方式,很少考慮讀者特殊和個別的需求。
中小學圖書館應該以讀者為中心,實現“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改變不合理的藏書結構體系,將圖書館的工作重心從“書本位”向“人本位”轉移,讓圖書館的各項活動始終圍繞著讀者的需求展開,更好地為廣大師生和讀者服務。
四、圖書館館員的業務素質專業化
現在,大部分中小學圖書館都沒有固定的專業技術人員,大部分都是由已經接近退休的教師擔任,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相對比較薄弱,不少中小學圖書館館員以兼職為主,還負責學校里別的業務工作。
未來圖書館的模式應該是“互聯網+圖書館”,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的復合型數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也不僅僅是面對面的傳統服務,學校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滿足讀者和全校師生的需求。未來圖書館的工作者應該是具備了大量專業知識和數字化業務技能的多功能復合型的人才。首先從提高館員自身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做起,圖書館的服務形式也將趨于數字化、網絡化,比如可以通過一些業務技能大賽提升館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業務工作能力,從而適應現代化的圖書館建設需要。
目前在一些偏遠地區,中小學圖書館由于人員較少,大量工作都是由一兩個人來完成,大部分都是兼職;圖書館工作本身比較枯燥,而且工資待遇低,留不住年輕人和專業人才。但是,圖書館館員應該轉變觀念,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做的多學到的本領就越多,努力學習業務知識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充分體現自身的專業價值,得到大家的尊重。
在大力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中小學圖書館更應該“從娃娃抓起”,為全民閱讀保駕護航。最近幾年國家對文化教育極為重視,學校圖書館管理人員應該利用大好契機,努力提高為第一線教育服務的能力。學校應大力加快中小學圖書館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建設,提高圖書館員的業務知識和服務技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的創新服務理念,更好地為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服務,努力滿足公共文化的標準化、均等化服務。
參考文獻:
[1]魏群義,袁芳,賈歡,霍然,侯桂楠,楊新涯.我國移動圖書館服務現狀調查——以國家圖書館和省級公共圖書館為對象[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3)
[2]臧運平,宋桂娟,鄭滿生,牟肖光,姜仁珍,于良芝.我國農村地區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諸城模式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