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躍敏



摘 要:影響實驗室檢驗流程管理的因素很多,由于傳統(tǒng)數據采集方式效率低、失誤率高、可控性不良等問題,會嚴重影響檢驗質量,因此,必須引入現代化信息管理模式,該文從二維碼在檢驗過程管理應用的角度出發(fā),經過與傳統(tǒng)模式的比較,得出一種新的實驗室管理系統(tǒng)——二維碼管理模式的建立和使用。
關鍵詞:實驗室管理 存在問題 解決方式 二維碼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128-02
實驗室檢驗流程管理是一個復雜、涉及部門多、要求準確、必須可追溯且可糾錯的系統(tǒng),因此必須對檢驗質量管理進行改革,引入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管理的科學準確性和可追溯性。其中的條碼技術,在管理上的運用范圍更廣、使用更便捷,正被越來越多的領域所應用。
1 二維碼技術原理
二維碼是指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guī)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矩形方陣,來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新一代條碼技術,由一個二維碼矩陣圖形、一個二維碼號以及下方的說明文字組成。通過利用二維條碼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都可以同時表達信息的優(yōu)點,提高了條碼的信息密度。二維碼又分動態(tài)碼(活碼)和靜態(tài)碼。靜態(tài)碼是直接對信息進行編碼(一般50個字),無需聯(lián)網也能掃描顯示,缺點是圖案很復雜、不易識別和打印、容錯率低、印刷后內容無法變更、無法存儲圖片和文件。動態(tài)碼是對一個分配的短網址進行編碼,掃描后跳轉到這個網址。這樣將內容存儲在云端,可以隨時更新、跟蹤掃描,可存放圖片視頻等內容,同時圖案簡單易掃描。總的說二維碼具有信息量大、糾錯能力強、識讀速度快、全方位識讀、空間利用率高等優(yōu)點。
二維碼的工作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二維碼的工作步驟
2 二維碼在實驗室檢驗過程的應用
當前的實驗室大多以CNAS為標準開展GB 17025-2005(CNAL AC01 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活動,對檢驗檢測質量實施責任制,對從抽樣、樣品流轉、盲樣檢測、到報告最終形成都有一整套高標準的管理制度。但是,目前的檢驗管理對數據的采集、流轉等環(huán)節(jié),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人工填寫、輸入,已經產生了大量的弊端。因此,應該盡快地建設現代信息化配套模式,即將二維碼系統(tǒng)引入到實驗室管理的全過程,來糾正目前檢驗檢測過程管理所存在的系統(tǒng)失衡現象。
2.1 抽樣及收發(fā)流程管理存在問題及解決方式
圖2 傳統(tǒng)的抽樣及收發(fā)管理流程及存在問題
首先是抽樣環(huán)節(jié)備受垢病,因為抽樣單項目多,要素數據眾多,全部用手工進行填寫,容易出現寫錯或分辨的問題。工作量大,抽樣總體效率極低、采集數據錯誤率高。
樣品送到收發(fā)部門,收發(fā)人員必須逐個檢查樣品情況、核對抽樣單并進行輸入。輸入時對人工填寫的抽樣單進行詢問、揣測、研究,仍然會出現失誤。收發(fā)人員每天高負荷地勞動、很多是重復的、不必要的浪費時間,然后進行二次的貼標,準備進入盲樣檢測階段。
在這兩個流程中,存在信息采集人工操作量大、效率低、無效重復工作多、失誤率大等問題。如果采用條碼管理,可在事前將每張抽樣單進行電子輸入編碼,存入電腦,在抽樣現場只要更改企業(yè)信息,并結合小型打印機,現場打印、簽名,同時在抽樣單上生成二維碼,(該二維碼可以讓提供樣品單位查詢檢驗報告進度和結果)同時生成樣品二維碼,用專用打印機打印并帖于樣品上。
在收發(fā)部門設置讀碼器,收發(fā)時掃描樣品或抽樣單上的二維碼,所有信息自動進入電腦,無需再進行二次數據輸入,全過程實現信息化管理,全過程保持完整的可控狀態(tài)。
二維碼抽樣和收發(fā)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二維碼抽樣和收發(fā)流程
整個流程體現高效、準確、簡捷、可控。
二者之間效率比較如表1所示。
2.2 樣品前處理和檢驗管理存在問題
(1)樣品前處理包含收樣、分類、處理、分發(fā)等類似于倉庫管理的活動。傳統(tǒng)管理模式最易存在的問題是樣品堆放混亂,原因是管理員對樣品分類不清或因工作繁忙,使樣品倉庫變成“雜物存放地”,特別是重點樣品控制管理出現不可控狀態(tài)等。
(2)樣品分發(fā)程序繁瑣、廢時、效率低。由于樣品管理制度的程序要求,出入庫盤點需管理人一一對應材料樣品領用單據,而管理員對新進的樣品位置不熟悉或者樣品倉庫樣品過多、太雜亂,或倉庫管理人員為圖省事,造成樣品堆積無序等等問題,造成對檢驗工作的耽誤。
而如果在倉庫管理上采用條碼管理,所有材料(包括工具、建材、備件等)在入庫前,統(tǒng)一加貼事先編制好的二維條碼,入庫堆放時嚴格按掃描儀所顯示的分類進行分區(qū)堆放,無需管理員進行判斷,則避免了堆放混亂現象,大大提高了指令處理速度。要做到這些只需在數據輸入前加一些條碼數據采集設備,就可以解決。
2.3 檢驗檢測管理存在問題及解決方式
隨著當前工作檢驗報告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檢驗管理朝著科學有序、高效準確的方向不斷進步,但是依然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如檢驗質量管理體制不完善、檢驗人員在檢驗過程中違反相關規(guī)范和操作規(guī)程、質量控制的大部分內容被檢查工作所代替,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內審和期間核查等監(jiān)督性工作流于形式、未能盡職責等現象。
對檢驗工作過程管理,從抽樣階段就開始實行條碼介入管理,掃碼采集、核對信息管理,因此要建立一套新的檢驗標準和操作規(guī)程,檢驗檢測最重要的部分是對標準的應用及檢驗設備的管理。目前有些檢測機構對數據采集系統(tǒng)不能嚴格達到規(guī)范要求。數據采集方面存在失于科學、準確和可追溯性等問題,簡化程序,不按規(guī)范操作,修改原始數據等問題,除了加強監(jiān)管,嚴格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等文件要求,對于違規(guī)機構加大處罰力度外。采取條碼化管理整個檢測流程,也可以在制度上、管理上有效杜絕造假和不準確、無可追溯等不良現象的產生,確保檢測工作的準確、公正。
從樣品的現場抽樣開始引入二維碼管理,每個備樣都有唯一的身份證。因為其中的動態(tài)碼采用了網上數據系統(tǒng),事先編制好的(不可更換式)二維碼進行貼標,能避免出現混亂、差錯;能避免出現弄虛作假;實現質量可追溯性,責任能夠落實。特別是在備樣存放上可以采用嚴格分區(qū)放置,查找時仍然使用掃描儀,快捷準確,杜絕差錯。在權限管理方面,可以利用網上授權方式,將二維碼信息查閱、修改、審核把關等權限分別授權于各級管理人員及相關的企業(yè)、社會公眾,形成高效、科學的管理系統(tǒng)。
二維碼還可以在檢驗檢測其他環(huán)節(jié)如質量手冊管理、設備使用管理、三廢處理、環(huán)保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應用,使實驗室管理更科學、高效。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檢驗檢測全過程中的關鍵控制環(huán)節(jié),如果應用了條碼技術,就能夠大大提高基礎數據采集的效率和準確性、降低勞動力和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減少錯誤率。當然條碼技術不是萬能的,條碼技術僅僅是協(xié)助企業(yè)管理的工具,只有在先進的管理理念的統(tǒng)籌管理下,才能使條碼技術用得其所,并發(fā)揮條碼技術的最大威力。
參考文獻
[1] 齊全月.二維碼的生成與識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
[2] GB ISO/IEC1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S].
[3] 賈世樓.信息理論基礎[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