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明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刻也不能偏離教學目的。只有緊緊圍繞教學目的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具體做法是:
一、把握時機,渲染課堂氣氛
小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輕松的教學環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語文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逐步增強。
二、精心設計提問,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環境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思想,科學得體的課堂提問是一個重要手段。要使課堂提問達到預期目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設計提問時,有針對性地融入思想教育內容。設計課堂提問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材中每一篇課文所描寫的事物和交待的事件都是循序漸進、一步步展開的,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內容。因此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明確所提問的目的,體現所包含的思想內容,一環緊扣一環,環環有所側重。二是課堂提問要體現啟發性。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一般都隱藏在課文內容之中,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科學合理、難易得當,把學生的思想感情啟發出來。同時,教師提問的口氣要熱情,態度要和藹,取消師生間的界限,使語言交際渠道暢通,為激發學生情感創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氣氛。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愿意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學習、進行知識探求的源源動力。只有充分激發了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習才不是一種負擔,才是孩子們內在的一種享受。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喜好變化快,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從內心愿意學。
低年級的孩子思想單純,天真活潑,愛交朋友,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把教學中的漢字用"幼圓"的形式來表現,這樣他們可以有一種親切感,漢字的學習就好像是他們在和漢字交朋友,這樣他們的興趣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語文教師要順應不同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從生活的實際來出發,巧妙地設計各種情景,讓孩子們對教學充滿興趣。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后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各種鳥的語言進行反復誦讀,以悟出它們內心的想法和學藝的態度。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自編自演了課本劇,他們那逼真的形象、豐富生動的話語、獨特的表演手法,體現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五、重視合作學習
1.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學習目標、合理選擇自學任務,并做到及時評估,及時予以肯定、鼓勵、點撥、耐心幫助,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被尊敬的滋味,最終盡快形成合作學習的習慣。課堂上,學生能積極參與,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評判他人的觀點,學會接受他人的意見。
2.建立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為能發揮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學校建立了促進學生作出個人努力并且互助合作的良性的評價機制。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⑴節節評價。每上一節課,我們在黑板上的專欄內設有:合作交流、展示匯報、學習效果等項,根據課堂上學生表現、小組展示等方面的學習情況,合理加分,當堂評選出最佳發言優秀個人,合作學習優秀小組;⑵每周根據得分情況評選出三個優秀小組,九個優秀個人;⑶每月評選出兩個優秀小組,并在月評比中給獲得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的組加及記2分。
綜上所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
參考文獻
[1]雷玲主編;《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浦漫汀;兒童文學教程[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