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莎
摘 要: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是幫助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學生順利就業、保障就業穩定和職業生涯發展。該文通過探討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缺乏針對性、預防性、信息采集完整性、未全員性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認識不夠、隊伍建設不全、評價制度不夠;認為應該加強對離校為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工作,以促進就業質量的提升,促進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邁上更高的臺階,以維護社會穩定,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
關鍵詞:離校未就業畢業生 職業指導 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246-02
大學生是重要的人才資源,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出現,不僅造成社會人才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從宏觀上看還將影響就業目標的實現,影響社會穩定發展。職業指導是為求職者就業、就業穩定、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詢、指導及幫助的過程。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不僅能夠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還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發展,保持社會和諧。
1 探討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是指在取得高校畢業證書離校時仍未落實具體工作崗位的畢業生。筆者經過深入調研,以某高職院校為例,調研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 缺乏針對性職業指導
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部分高校的工作還停留在以集體指導為主,如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開設職業指導課程等。而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未找到就業崗位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有文憑而實際動手能力欠缺,有的是因為缺乏求職技巧,有的是因為經濟困難,有的是因為心理問題,有的是因為人格問題,有的是因為職業取向的問題。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本應對動手能力欠缺的同學加強專業實踐能力水平提高的指導;對缺乏求職技巧的應該加強求職技巧強化訓練;對求職焦躁、困惑的應該加強心理咨詢和就業教育;對職業困惑的應運用職業測評技術幫助其認識自我。但是不少高校卻沒有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未就業的原因進行分析,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針對性職業指導,導致職業指導效果不明顯。
1.2 缺乏預防性職業指導
預防性職業指導有利于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減少挫折頻率,減少挫折強度,增加就業成功的可能性。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要提前介入,做好“三級預防”為核心內容的職業指導。但是部分高校在職業指導工作上缺乏預防性職業指導,既沒有在畢業生未就業情況出現前就提前做好一級預防職業指導,也沒有在出現離校未就業情況的早期對畢業生進行提前介入的二級預防職業指導,更沒有在離校未就業問題出現后有針對性地開展三級預防職業指導。
1.3 缺乏完整的信息采集
向畢業生提供職業信息、向用人單位提供有效的畢業生信息這些都是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內容。目前高校對信息采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畢業生在校期間的信息采集不夠完整,不少高校對畢業生的信息采集僅限于簡單的個人信息,一般包括姓名、性別、專業、聯系電話、家庭地址等基本信息。而忽視了對畢業生一些個性化、專業水平信息的采集。例如,在校期間獲得的考取的相關技能等級證、學習情況、身體狀況、特長等情況,以及求職愿望,對報酬、福利待遇和勞動力保護條件的要求,對供職地域的要求等求職條件。二是畢業生離校后,要及時對畢業生信息予以收集,包括聯系電話、家庭地址有無更換,求職有無困難,當地人才中心有無對其進行幫助或指導等情況。由于缺乏完整的信息采集,畢業生一旦離開學校,就很難及時聯系到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更無法對其開展職業指導和就業援助。
1.4 缺乏全員化指導
要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必須全員參與,齊抓共管,齊心協力。但是部分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人員主要是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寥寥無幾的幾名工作人員和院系的輔導員。而高校的領導、專業教師、專業技術人才、兩課教師、心理學教師、企業兼職教師、行政管理人員都未參與到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工作中來。只有全員發動、全員參與、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才能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提供有力保障。
2 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之所以存在以上幾個主要問題,其原因如下。
2.1 思想上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認識上出現偏差
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首先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才能確保指導的效果和質量。但是部分高校在認識上出現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現在:一是沒有認清職業指導的目標和功能,不重視職業指導。二是部分高校把就業工作當成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但是有些高校領導所看重的只是就業率這個數據,而忽視了仍有極少數畢業生未落實具體工作單位,對職業指導的模式還停留在指導學生盡快找到工作、把學生“推銷”出去、提高高校自身的就業率這樣的層面。三是還有些觀念認為高校的職業指導針對的是在校生,畢業生一旦畢業離開學校,對其的職業指導就不再是高校的工作了,而是畢業生生源地的人力資源中心的責任,是社會問題。由于上述觀念上的錯誤和認識上的偏差,導致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存在著缺乏針對性、缺乏預防性、缺乏信息完整性、缺乏全員性這些問題。
2.2 職業指導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欠缺
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就是要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與當前就業狀況,了解社會人才需求和有關人事與勞動政策法規,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與個性特點的過程。這就要求有一支數量足、專業知識強的專職隊伍。但部分高校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人員隊伍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數量不足,部分高校沒有嚴格按照1∶500的師生比例配備專職的職業指導人員,更有的高校的職業指導隊伍是由幾個就業部門工作人員和輔導員兼職組成,更談不上專職隊伍。
二是專業能力上理論水平、實踐操作技術等不足。從職業指導專業技術看,缺乏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職業指導人員沒有全面掌握素質測評技術、職業設計技術、職業規劃技術、心理咨詢技術等。從學科知識看,除職業指導人員本身所學專業外,還應具備統計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等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從職業道德看,職業指導人員還必須具備以人為本,尊重服務對象;尊重差異,不歧視服務對象;主動解釋,使服務對象知情;事先與服務對象討論工作重點,達成一致;明確與服務對象的關系,避免服務對象產生依賴;給服務對象介紹合適的職業指導人員;尊重隱私,保守秘密;提升職業能力,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服務;維護形象,對服務對象負責這些基本的職業道德。從職業指導的科研水平看,職業指導人員缺乏調查,進行科學研究的水平不高。
由于職業指導隊伍本身存在著問題,影響了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的效果。
2.3 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的制度欠缺
不少高校把職業指導工作的服務對象限定為在校學生,只注重他們從入學到畢業離校前的職業指導,并制定了畢業生就業管理制度、畢業生職業指導規程、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考評等針對在校畢業生的工作考核規范制度。而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既沒有工作制度予以規范,也沒有獎懲制度來激勵職業指導人員的工作績效。
參考文獻
[1] 劉國紅,黃春林,李強.2012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分析報告[J].人事天地,2013(12):58-59.
[2] 趙海峰.大學畢業生需要什么樣的崗前培訓[J].中國人才,2010(5):51-52.
[3] 人社廳發(2013)112號.關于進一步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Z].
[4] 朱泓昊.廣西高校畢業生公公就業人才服務情況調查報告[J].人文天地,2013(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