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本文通過簡要分析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及其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通過探討其原因,提出政府在引導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政府管理
一、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
(一)我國鄉村旅游業整體發展現狀概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城市化、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之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隨著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極大增加,旅游業在我國不斷發展興盛,并且從原始的對于經典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利用,逐漸發展到對現有的農村地區的生態和農業資源在旅游觀賞領域的開發。鄉村旅游產業因此而蓬勃發展。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最原始的開端主要是由于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民群眾對于城市之中較為緊張的工作生活節奏以及充滿了人工建設痕跡的生活環境所產生的疲憊心理。因此,通過短途旅行到城市近郊的鄉村村落里面感受一下鄉村里較為輕緩的生活節奏和更為貼近自然的環境,對于城市人民調節心境釋放壓力有著很強的幫助作用。同時由于城市近郊距離城市中心的距離較近,所以鄉村旅游并沒有傳統基于景點的旅游方式那樣較大的時間、經濟還有精力成本。因此,針對這樣的一個需求市場,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在探索之中不斷快速發展,從簡單的基于農戶的農家樂形式逐漸發展到成為某些鄉鎮整體的支柱產業之一。而鄉村旅游的形式也從簡單的體驗農村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擴展到包括對我國農業產業景觀的欣賞、參觀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中先進的農業技術、以及結合環保理念進行生態旅游等融合了多種的娛樂、觀賞形式的復合的、具有著較大的整體規模的服務產業。
同時,由于我國城市進程本身已經從農村支持城市的發展的階段進入到了城市的各類產業資源帶動農村共同發展的時段,鄉村旅游業作為開發農村資源的新形勢,具有著聯系城市第三產業資源和農村本身農業資源的紐帶作用。因此,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過程之中,同時帶動了鄉村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將城市本身發展所獲得的利益通過鄉村旅游的渠道分流到鄉村地區,對于實現我國共同富裕和諧發展具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問題本身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新興第三產業自身發展的問題,同時還對于我國實現發展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的鄉村旅游業從八十年代開始發展,起初主要分布在南方經濟較為發達,并且農業資源也比較豐富的地區。農家樂作為鄉村旅游發展起初最為基本的形式,通過花卉等具有觀賞性的農副產品結合農村風味的餐飲業務的方式來吸引城市游客,開發農村自身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價值。但是相對國外發展起步早半個世紀左右更為成熟的鄉村旅游產業來說,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仍舊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其市場空間仍舊有著很大的一部分沒有得到良好的開發,其產業整體也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鏈條,本身仍舊有著許多問題待于解決。
(二)我國鄉村旅游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仍舊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遠未成熟,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之中有著許多問題。同時,這些問題本身是由于多重因素所造成的。這里通過幾個方面的分析,對其進行簡單的敘述。
首先,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本身仍舊在地域上逐漸地進行著變化。在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最開始主要位于較為發達的城市近郊地區。但是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地擴展和變化。隨著發達城市體量的不斷增加,城市近郊的鄉村地區逐漸向著小型城鎮的方向發展,最終成為發達城市本身的衛星城。而基于此地的鄉村旅游產業由于自然景觀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所取代,本身已經逐漸不再具有鄉村旅游產業的產業條件基礎。因此,鄉村旅游產業開始向距離更遠的鄉村地區進行擴散。但是由于相對城市核心的距離增加,鄉村旅游的時間交通成本也會上升,因而其對于公共交通網絡系統的依賴程度也顯著提升,同時并要求鄉村產業本身的服務方式發生改變。同時,由于我國本身遼闊的疆域以及相對于許多國家更為復雜的地形地貌所造成的更為難以克服的自然交通條件,相對坐落于城市以及著名景觀點周圍的鄉村地區而言,較為偏遠的村落由于各種因素,其原汁原味的鄉村資源目前并沒有得到較好的開發。因此形成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相對于鄉村資源本身的失衡和不足。
其次,由于我國經濟以及各類產業的迅猛發展,在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之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對于農村有限的生態環境資源的過度開發乃至破壞的現象,導致鄉村地區的生態系統承受了超出本身恢復能力的壓力。之前提到的城市周邊衛星城化的進程本身是由于城市發展的需求導致的對于鄉村地區的正常改造。但是一些鄉鎮為了發展快速鄉村旅游產業進而帶動本地經濟,盲目地對其本身的自然資源進行過渡開發或是人為改造,可能反而導致了本身鄉村地區自然味道的喪失的現象。另一類現象主要由于鄉鎮負責人員對于生態系統本身認知不足以及城市游客環保意識的缺乏,導致了旅游行為對農業地區造成大量生活垃圾的污染現象,進而破壞了當地的自然資源。
其次,在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的過程之中,各類型產業中或多或少都普遍存在著管理經驗不足的現象。在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之中,由于農村地區的平均教育水平較低,缺乏大量接受過規范的經濟管理教育的人才,因此出現各地鄉村旅游產業經營不善的狀況。其具體狀況主要體現在對于城市消費人口需求把握較差;對于鄉村旅游業定位錯差以及對本地自然資源優勢認知不足;對于鄉村旅游產業的經營成果分配失衡,使得本地農戶本身并不能獲得較高的經濟利益等。因此,我國鄉村旅游產業本身并沒有形成一個十分健康的良性循環,同時也沒有充分的發揮將城市發展成果分流到農村地區進而推動農村經濟和文化教育發展的紐帶作用。
二、鄉村旅游業政府部門管理對策研究
面對之前所提到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能夠從產業層面進行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和規劃的渠道,由于鄉村旅游產業并未出現具有著行業領導實力的企業,所以政府的政策和行政干預目前來說是最為有效的手段。同時,為了能夠將城市的發展果實分離給農村地區,由于農村地區本身從各個方面都相較城市落后的情況,從宏觀角度的政策傾斜是必不可少的支持。目前對于鄉村旅游產業處于發展初期的情況,政府對于其行政干預和政策支持應當集中在基于生態環境規律對于產業標準實施規范化以及對于城市資金、技術尤其是人才引進的政策補貼。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乃至推動農村地區進步的過程本身是系統的和動態的,因此以上兩個方面的對策應當是雙管齊下并且隨時不斷根據情況調整的。首先,引進城市的各種先進資源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本身快速發展所必需的,尤其是對于人才的引進十分重要。一個地區經濟實力和文化教育水平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農村本身在各個方面落后于城市地區,想要推進一個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要引進人才技術和資金,其中人才尤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本身的目的在于將城市的發展成果分享給農村,達到這一個目標如果僅僅單純通過市場本身的擴散作用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引進并留住人才同時將產業利益快速大量在農村地區消化的額外成本則需要政府的政策來有效地支持承擔。其次,鄉村旅游產業本身仍舊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各種經營亂象仍舊不時發生。因此,通過政府管理之下的行業協會等方式對鄉村旅游產業進行行業的規范化是鄉村旅游業發展前進的必然要求。行業協會的建立本身可以加快行業內部重要信息的流通速度及其有效性,開通了先進行業知識普及傳播的有效渠道。同時可以將政府的政策扶持基于行業協會進行運作,創建對各鄉鎮鄉村旅游產業評級的有效體系,并基于此建立區域內鄉村旅游企業對于政府政策補貼額度的分配的競爭機制,以引導更為健康和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鄉村旅游產業模式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運超. 我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J]. 安徽農業科學,2009,03:1281-1283+1344.
[2]多淑金. 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經濟縱橫,2009,10:76-78.
[3]王繼慶. 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