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紅++呂晶
【摘要】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在利用新媒體,在利用的過程中,會泄露隱私,本文闡述了保護用戶隱私的策略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 用戶隱私 保護策略
1新媒體概述
新媒體的概念是相對于傳統媒體提出來的,是以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網絡媒體等,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網絡技術、數字技術、通過寬帶局域網、互聯網、衛星、無線通信網等渠道,以手機、數字電視、電腦等終端向用戶提供娛樂服務和信息的傳播形態。新媒體也稱數字化新媒體。
1.2新媒體的特點
1.2.1互動性
互動性是新媒體的一個特點。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每個用戶既是信息的傳達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用戶與媒體、用戶與用戶的互動時刻在發生。用戶通過數字電視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節目。手機媒體和網絡媒體也如此。在微信、微博、QQ等平臺上,用戶隨時可以對一個話題或者一則新聞進行討論,也可以和其他用戶互動聊天。
1.2.2存儲量大
新媒體有一個很主要的特點就是信息存儲量大。新媒體傳播速度快,一則新聞只需幾秒便可傳播到每個人的手中,存儲量也非常大,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并且可以反復利用。
1.2.3虛擬性與匿名性
在網絡上,互相不知道彼此的面貌、性別、年齡和居住地。網絡空間里所有的信息,包括文字、視頻、圖像、音頻,是以數字信號的方式接受和傳播的。在使用微信、微博等這些新媒體的用戶,可以隨意更改自己的名稱,個人信息也可以隱藏起來,發布的消息可真可假,借著新媒體的匿名性,用戶可以隨意發布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
2新媒體環境下用戶隱私泄露的原因
正因為新媒體有以上特點,用戶的隱私容易被泄露,其因素如下。
2.1用戶對隱私保護的認知不夠
用戶隱私泄露的一主要原因是用戶對隱私保護不夠重視。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社交網絡極大地滿足了用戶的信息分享訴求,用戶經常會“自我暴露”隱私信息,急切地在網絡平臺上展露自我,從早期的QQ空間、人人社區,到現今的微博、微信,大批使用者在網絡社區中直播自己的生活,不僅用文字表達心情,還要通過秀照片、上傳即時位置等敘說動態;安裝軟件時不理會軟件權限,允許軟件隨意讀取聯系人電話、地理位置等信息。
2.2網絡及軟件提供商對隱私的侵害
互聯網鏈接是一個涉及眾多設備及服務提供商的“接力”鏈條,用戶通過瀏覽器在網頁上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次搜索,足跡都會經過中間的代理服務器、路由器、通信服務運營商等。這些都是在傳統的網絡協議下的明文傳輸方式。也就是說,在信息的傳遞中,用戶的信息裝在一個透明的盒子里,通過層層的傳輸,用戶的信息在各個階段都一覽無余,各家都在毫不客氣的瀏覽用戶行為的大量數據,用戶的信息被盜走。另外,軟件提供商對用戶的隱私也會有侵害,某些軟件在使用時會要求用戶注冊信息,提供手機號、QQ號或者郵箱,同時還會要求用戶填寫姓名、年齡、性別、居住地等個人信息。許多軟件還會以“完善個人資料以獲得更好的服務”來誘導用戶填寫個人信息。
2.3法律體系不完善
我國法律關于隱私保護起步較晚,還不完善,僅限于相當狹隘的領域,關于隱私權的立法并沒有直接的規定,而對于其的保護也只是散見于一些法律、法規、規章中。新媒體是隨著科技發展而產生的事物,它使得個人隱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現存的立法無法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規范。這樣就會被許多網站和一些不法分子鉆空,使用戶隱私泄露的情況日益嚴重。
3新媒體環境下用戶隱私保護策略
3.1增強保護意識,提高用戶媒介素養
在新媒體環境下,用戶要樹立良好的隱私權觀念,增強自我防范意識、保護意識。如:在手機和電腦上安裝殺毒軟件和個人防火墻;定期刪除手機和電腦中的訪問記錄;如果電腦中出現了系統漏洞,及時升級修補;對重要的文件和數據定期進行備份;對手機或電腦中的私密文件進行加密。另外,要強化自身素養,從盲目的被動接受者成為理性的主動把握者。提升自我在網絡時代的媒介素養,重新掌握對于媒介使用的主動權,對網絡生活展開批判性反思,是新時代每一個媒介使用者需要具備的素養。
3.2網絡提供商提供技術保障
新媒體的發展是以技術支撐的,而隱私的泄露也是因為技術發展到了一定高度,足以支撐它竊取隱私。所以,要重視新媒體在網絡安全技術上的開發和利用,增強網絡的安全性能才會更好的保護用戶的隱私。目前比較有效的保護技術手段有認證技術,服務器主動監測漏洞技術,數字簽名技術和信息加密技術。
3.3新媒體行業自律
新媒體承擔著多種社會功能,除了提供娛樂服務還承擔著社會監督與協調的功能,因此應當成立相應的保護隱私權的自律組織,強化新媒體的行業自律。2002年,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了《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其中對互聯網的網絡資源,網絡產品開發,網絡的運行服務等領域的自律作出了規定。這不僅代表了我國網絡媒體自律意識的確立,也通過規定促進了網絡的安全。
3.4完善法律
近些年,我國學者對隱私權的保護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有了些進展,但是法律上的保護仍不夠。迅速發展的新媒體使得我國加快立法保護個人隱私的趨勢不可逆轉。但是新媒體具有及時性、互動性、傳播范圍廣等特點,因此在立法的同時也應該綜合考慮,準確地處理好行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的把握新媒體環境下立法的維度和角度。
4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范疇不斷更新,它們在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攜帶了安全隱患。我們在使用新媒體時會不自覺地透露出個人信息,公開的數字化檢索技術使得個人信息逐步透明化。個人隱私的泄露會給我們的生活甚至人身安全帶來危害。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更加注重個人隱私的保護。另外,國家應該出臺相關的法律,社會媒體也應該大力宣傳相關的隱私保護方法,幫助人們樹立隱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從這些角度來加強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才會使得在新的媒體環境下保護個人隱私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