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新興媒體信息擴散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形式豐富、互動性強等優勢以及新興媒體對輿論環境的影響日益復雜,縣級電視臺應該把握好新媒體的規律,從突發事件及時跟進、熱點問題敢于發聲;網絡語言合理利用,時政新聞煥發活力;資訊內容貼近群眾、雙向互動人氣爆棚等三個方面做好新媒體的新聞宣傳工作。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 新媒體 規律
面對新興媒體信息擴散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形式豐富、互動性強等優勢以及新興媒體對輿論環境的影響日益復雜,縣級電視臺如何把握好新媒體的規律和特點,做好新媒體的新聞宣傳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也幾點:
一、突發事件及時跟進、熱點問題敢于發聲
在我國,新媒體不僅在傳播信息的數量上和內容的豐富性上均已遠遠超過傳統媒體,而且其交互性、分眾性和復合性的特點更是不斷挑戰傳統媒體地位。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各行為體獲取政治、經濟、外交等各類信息更加便捷;傳播者還可以整合各類媒體的傳播優勢,更加靈活地選取傳播方式。新媒體核狀散發式的傳播模式加快了信息的傳播(無論是正面的信息還是負面的信息)以及意見的形成(無論是積極的意見還是消極的意見),網絡不僅是“發聲筒”“傳音筒”更是“擴音器”。這就要求永濟市廣播電視臺(以下簡稱“我臺”)在第一時間里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和部署通過平臺傳遞出去,尤其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要積極轉變不適應時代要求的宣傳方式,如不能及時發聲,黨組織的聲音極易被淹沒,造成信息冗余和信息浪費。因此,針對信息爆炸和“病毒式”信息傳播,在保證信息真實性的基礎上,第一時間市委市政府的聲音傳遞出去至關重要。2016年4月27日13點38分,受局地強對流天氣影響,我市出現對流天氣并伴有冰雹,冰雹最大直徑為1.8厘米,持續時間約18分鐘左右。面對這一突發事件,我臺新媒體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的方式,第一時間報道了書記、市長帶領市農委、民政、氣象等部門負責人和人保財險負責人趕赴受災面積最大的張營鎮、栲栳鎮,查看災情,指導災后救助工作。讓大家覺得天災無情,人有情,黨同人民心連心,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點擊率達幾萬人以上。2016年8月15日左右,我市城區范圍內時有惡臭氣味,大家眾說紛紜。我們平臺第一時間發布了惡臭氣味產生的原因及市委市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權威資訊的發布,消除了大家的恐慌,把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
二,網絡語言合理利用,時政新聞煥發活力
新媒體環境下,人們獲得信息越來越容易,信息成本的降低和信息量的劇增導致一家媒體獨占內容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用戶做出信息選擇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因此,必須清楚了解民眾的關切和需求,在不斷滿足民眾關切和需求的過程中創造價值。要樹立用戶思維,站在民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如何讓時政新聞不再嚴肅,如何讓老百姓更容易接受,我們平臺一直在努力。在進行相關政策宣傳、解讀時,我們不再照本宣科、一味灌輸,而時采用民眾愿意接受的宣傳方式,我們多使用圖片進行說明以增加直觀性,還適當地使用了一些網絡語言、百姓語言增加趣味性和大眾性。以用戶思維傳遞黨的聲音,使黨的聲音能夠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如《棒棒噠!----文化中心綜合體項目獲贊》《夢想成真----從永濟到高鐵站只需15分鐘》等新聞,經過網絡語言的運用,貼近了群眾,讓時政新聞不在“高大上”,有了感情和溫度。2016年8月下旬,我市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相繼召開,“三會”召開后,市領導都換成了新面孔。這次報道的任務之大、任務之重前所未有。如何讓這些冗長的時政新聞讓群眾更愛看,平臺在在排版上下功夫,標題通過提煉關鍵詞來體現,內容通過小標題的形式分出層次,并把重點部分用顔色區分開來,資訊重點突出,層次分明,一目了然。同時我們又增加了新任領導簡介、會議決議、大會開幕視頻等內容。“準備好了”“代表來了”“直通黨代會”“熱烈祝賀”“代表委員心聲”“關注黨代會”“我是黨代表”“認識一下吧!”“答記者問”等20貼近民心的報道,讓時政新聞煥發出了新活力。外出開飯店是我市勞務輸出的一大特色。2017年1月6日至7日,正在中央黨校學習的我市市委書記徐志英,利用課余時間,專程看望慰問了永濟在京外出務工人員代表,為他們帶去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問候。
三、資訊內容貼近群眾、雙向互動人氣爆棚
新媒體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獨立性,用戶表達渠道大大拓寬,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同時又是信息傳播者。怎樣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新聞,讓受眾喜歡看,為這就要求新聞的內容要貼近群眾,要反映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推送,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掌握話語權、引導輿論,凝聚共識、爭取民心。同時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互動性,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不應該再采取大眾傳播時代那種單向的、線性的宣傳方式,而是在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基礎上,充分與自己的平臺用戶進行互動。這種互動充滿著人文關懷,可以塑造良好的黨媒親民形象,促進黨群關系良性發展。這樣做不僅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受眾在想什么、需求什么,并做出及時反饋以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進而拉近黨和群眾的關系,而且還可以從中洞察社會輿論的發展方向。我們先后開辦了“永濟隨手拍”“曝光臺”“美文推薦”“繪畫欣賞”“精彩視頻”“百姓故事”“希望田野”“談思路、話發展、夢成真”等固定欄目,及時報道如供熱、公交改線、春運、旅游等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資訊,“五一到神潭上150米高空玻璃棧道 你敢嗎?”“一面墻 驚艷了一座城”“春運第一天 溫暖回家路”“別讓圖書再‘受傷”“天南地北永濟人”“除夕夜 有一種責任叫堅守”“夢回三國”“感受速度與激情”“大棚里的年味”等,一個個民生新聞相繼推送,并與觀眾產生互動,收到了極好的效果。談思路、話發展、夢成真----走進(各個鎮街)”欄目,每期30多分鐘,訪談內容長達8000多字。這么多的文字稿,如何讓大家耐著性子看下去并且喜歡看,就要在文字稿的編排上想辦法,下功夫。
由此可見,打造新媒體必須適應新媒體的傳播規律,提煉新穎的標題、選擇群眾關心的內容、突發事件及時跟進、熱點問題敢于發聲,才能讓時政新聞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平臺發展的必由之路。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平臺已成為新聞宣傳不可或缺的新陣地。縣級電視臺要以正確導向引領社會輿論的報道理念,充分利用和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和作用,讓新媒體成為傳播主流信息、宣傳理論思想的中流砥柱。
作者簡介:石曉琴,永濟電視臺總編辦副主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