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華


【摘 要】基于上市公司治理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問題,本文通過30個財務報告舞弊的上市公司樣本,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獨立董事比例、董事會的規模與財務舞弊的可能性正相關, 流通股比例則與之負相關的結論,從而為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出建議。
【關鍵詞】公司治理;會計信息質量;關系
一、引言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證劵市場的飛速發展,會計信息披露問題不斷引發社會大眾的關注。會計信息披露違規直接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而引發會計信息不對稱,究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的缺陷,例如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不合理,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過少,獨立注冊會計師發表虛假審計意見等等。
(二)文獻綜述
國外一些專家學者對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關系做了深入的研究。COSO(1992)的報告中指出,有財務舞弊的公司的外部獨立董事比例要比非財務舞弊公司要低,另外關于外部獨立董事中的灰色董事,有財務舞弊的公司要比非財務舞弊公司要高。其中,在外部獨立董事方面,會計造假公司的獨立董事比例(28%)比非會計造假公司(43%)少15%;在外部董事中灰色董事方面,非舞弊公司比例為34%,舞弊公司比例為44%。 Wright(1996)研究審計委員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其結果顯示:審計委員持股比例、審計委員會內部董事和灰色董事的比例越高,會計信息質量越低;相反,審計委員會的次數與財務報告質量呈正相關關系。
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對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關系進行實證研究。梁杰、王漩、李進中(2004)以被證監會處罰的財務欺詐的上市公司為樣本,比較全面地選取董事會特征、股權結構、管理層特征、監事會特征等四方面14個指標來研究公司治理與財務欺詐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發現內部人控制度、股權制衡度越高、國家股比例越高、財務欺詐行為越多,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股權集中度、法人股比例、管理層持股比例與財務欺詐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夏和平、趙西亮、袁光華(2006)以公司治理中股權結構、董事會特征和管理層激勵機制等三個方面來研究公司治理對公司績效的影響。認為多元化股東、獨立董事比例和高管激勵是影響上市公司績效最為顯著的變量;獨立董事的作用和第一大股東是否為法人股與公司績效不存在顯著的關系。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
通過收集2015年因財務報告舞弊而被證監會處罰的30家上市公司,以及選取與被證監會或證券交易所處罰公司行業代碼相同且年初資產總值最相近的上市公司組成配對樣本。數據來源于巨潮資訊網。
(二)研究假設
依據國內外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一:董事會規模與會計信息披露違規呈正相關。
假設二:獨立董事占董事會比例與會計信息披露違規呈負相關。
假設三:注冊會計師出具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與會計信息披露違規呈負相關。
假設四:國有股比例與財務報告舞弊呈正相關。
假設五:流通股比例與財務報告舞弊呈負相關。
假設六:上市公司具有股權激勵計劃與財務報告舞弊呈正相關。
假設七:上市公司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與財務報告舞弊呈正相關。
(三)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
Fraud:如果上市公司被證監會或證券交易所處罰取1,否則取0。
2.解釋變量
CONTROL:當實際控制人是國有控股公司時取1,否則取0。
H5:前5位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BOARD:董事會總人數。
OUTSIDE: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所占比例。
AUDIREP:當注冊會計師出具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時取1,否則取0。
STATE 國家股占總股本的比例。
TRADABLE 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
STOCK 當上市公司具有股權激勵計劃時取1,否則取0。
3.控制變量
QUIRAT:資產負債率。
ASSTURN:資產周轉率。
三、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由表2可以看出,資產周轉率、股權激勵計劃、董事會總人數、前5為股東持股比例呈現顯著差異。
(二)Logistic回歸分析
建立如下模型進行綜合分析:
lnp/1-p=β0+β1CONTROL+β2H5+β3BOARD+β4OUTSIDE+5TRADABLE+β6STATE+β7QUIRAT+β8ASSTURN+β9STOCK+ε
從表2可以看出:
(1)董事會人數越多,公司發生財務報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支持假設一。
(2)獨立董事人數占董事會人數比例與財務報告舞弊顯著正相關, 拒絕假設二。
(3)流通股比例與財務報告舞弊呈負相關,支持假設五。
(4)國家股比例與財務報告舞弊之間不存在顯著關系,不支持假設四。
(5)國有股東控股與財務報告舞弊之間不存在顯著關系。
(6)控制變量中,資產負債率和資產周轉率與財務報告舞弊之間顯著關系不明顯。
(7)股權激勵計劃與財務報告舞弊之間不存在顯著關系,不支持假設六。
(8)H5與財務報告舞弊的發生呈負相關,不支持假設七。
(9)假設三沒有通過檢驗。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上述實證分析,可以看出財務報告舞弊上市公司與控制樣本之間在基本財務數據方面相似度很高。發生財務報告舞弊的上市公司,通常流通股比例低,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比例較高。
(二)建議
1.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流通股比例。
通過流通股股東形成的監督機制,遏制財務報告舞弊的行為。
2.加強完善公司獨立董事制度,讓獨立董事的監督權得到真正運行。
通過獨立董事的監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擊財務報告舞弊。
3.加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提高披露的公開性、公正性。
會計信息更好地披露,可以讓大眾共同監督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使上市公司得到更長遠地發展。
4.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能力,使上市公司的運轉更加高效。
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培養,讓他們真正能夠了解公司業務,做出更加公正地判斷,給上市公司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建議,使上市公司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新生,徐婷婷,王琦,等.自愿性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董事會功能與大股東[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480-494.
[2]吳清華,王平山.公司盈余質量:董事會微觀治理績效之考察:來自我國獨立董事制度強制變遷的經驗證據[J].數據統計與管理,2007(1):30-40.
[3]黃璐, 孔祥杰.淺談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管理科學, 2005(2).
[4]BEASLEY M.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4):44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