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帆
【摘 要】保理(factoring)是一種專門為賒銷而設計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其內容可以包括應收賬款催收,資金融通,購貨商信用評估,壞賬風險擔保等多個方面。在商業信譽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交易中的今天,保理業務能為企業降低應收賬款壞賬風險,也能提供為企業代為管理應收賬款的服務,對于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是一種較為便利的新型融資渠道。但是由于保理業務現行的普及范圍有限,所以很多企業存在應收賬款大量占用企業資源的情況,也沒有采用保理融資方式為企業注入更多的流動資金。本文將分析帶追索權和不帶追索權的保理業務的會計處理以及其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將結合神武環保這一案例分析企業在采用保理業務手段進行融資時將會面對什么樣的風險及相應的應對措施,也將企業對保理業務與票據貼現、貸款和托收押匯這些類似的融資業務的具體區別。另外,針對我國目前正大力支持非銀行企業提供商業保理服務的現狀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保理;應收賬款;會計處理;風險應對
隨著貿易經濟的發展以及諸多公司跨國貿易量的增長,商業信用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到企業的購銷活動中,公司的資金周轉收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主要原因就是有很多的應收賬款積累在了企業賬面上。企業經營風險大大增加,更有甚者,許多企業因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而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正常的經營活動難以為繼,企業也因此一步步走向破產邊緣。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更加重視企業對客戶信用的管理以及開拓應對應收賬款潛在風險的措施。也正是為了幫助解決企業管理應收賬款的難題,保理業務應運而生。作為一項新興綜合金融服務,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企業面臨因受賬款壞賬的風險,正因為此,保理業務近幾年在國內有著快速的發展。那么,企業在選擇保理業務的時候應該進行怎樣的會計處理?保理業務與其性質類似的票據貼現、貸款和托收押匯究竟有怎樣的區別?不同的選擇對企業的報表數據有怎樣的影響?以及企業如何面對保理業務潛在的風險?這些都成為了企業財務人員需要關心的問題。因此,研究企業保理業務的會計核算處理也變得更有意義。
一、保理業務的基本介紹
保理業務,也稱保付代理業務,是一種專門為賒銷而設計的綜合性金融服務i。其內容可以包括應收賬款催收,資金融通,購貨商信用評估,壞賬風險擔保等多個方面。它的起源得益于十四世紀英國的毛紡工業,保付代理業務發展到十九世紀已經成為歐洲向美洲輸出商品交易結算的重要方式。最接近現代意義的保理業務出現在1930年前后,美國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之久的經濟危機,這段時間內,由于產品過剩導致了很多企業的產品大量積壓,流動資金緊缺,為了刺激消費推銷積壓庫存,賣方只能采取賒銷的方式,隨之就有了為了減少應收賬款壞賬風險而提供保理業務的金融中介機構,它們以賒銷中的貨物為抵押品,按不足100%的比例向供應商預先支付不附追索權的貨款,取得在一定期限內向購貨商收取貨款的權利。通過這樣的方式大大減少了供應商資金貨款不能收回的風險,成為許多企業融資時的新選擇。
二、A企業案例分析
A企業于2013年10月24日第一次發布公告對外宣稱開始使用應收賬款保理的融資手段,將其掌握的對某公司的應收款項作為保理業務標的資產,折價融入流動資金,相應的保理業務合同對該項保理服務定義為帶追索權的保理業務。帶追索權的保理業務發生后收到的銀行存款將作為短期借款反映在企業的期末報表,并不會對應收賬款產生影響,故企業當年的應收賬款較2012年同期不降反增。后于2014年A企業繼續將應收賬款保理作為一種融資手段使用,并且于保理合同中將該項融資定義為不帶追索權的保理業務,在處理不帶追索權的保理業務時,企業應將與標的應收賬款有關的賬面原值和還賬準備一并轉出,2014年應收賬款在企業總資產的占比明顯下降。
同時從應收賬款增長與當年營業收入的比較中也可以看出,A企業從2011年至2013年間賬面應收賬款的增加量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變化都不大(分別為21.31%,41.87%,35.85%)。2014年的報表數據顯示,A企業的應收賬款出現了負增長(-102.50%),眾所周知,企業報表中應收賬款的減少有兩方面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企業應收賬款原值的減少,影響這方面的原因就是企業的賒銷減少或者賒銷產生的應收賬款在會計期末之前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另一方面是企業壞賬準備計提的增加,即以前年度的應收賬款回收情況不理想,導致該部分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增加從而間接降低應收賬款的報表數。查看A企業2014年年度報告發現,公司于2014年度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為101,224,089.29元,只占了應收賬款減少總額的32.77%,因此推斷壞賬的計提并不能導致應收賬款比去年同期下降56%如此之大的幅度,故而保理業務的引入對企業應收賬款報表數的減少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三、完善保理業務的建議
按照現階段我國商業保理公司在數量和規模上都將有所擴展的趨勢,怎樣從各個層面完善制度和應對保理業務可能帶來的風險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各個層面的主要措施可以有以下幾點:
(一)國家制度層面
完善保理業務的法制和信用環境。這可以具體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制定更加完善的保理業務法律法規,讓保理業務的開辦更加“有法可依”,也要加大對“以保理的名義變相放貸”的查處和打擊力度;第二部分,建立更加全面客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價體系,讓商業保理公司在受理保理業務的時候對購貨商信用的考察有更加直、便利并且可靠的方法。
(二)保理商自身的風險管理和控制
保理商在降低收費標準之后,若是出現壞賬無法收回的情況,將對商業保理公司造成更大的沖擊,那如何才能增強一些小型商業保理公司的風險承受能力呢?具體可以通過加強與銀行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更加完整的客戶信譽檔案。
也可以通過大力宣傳推廣保理業務并在保理業務成熟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進行客戶細分,對不同等級進行差別化收費。對于商業信譽良好的買家,保理公司在受理其賣家的應收賬款保理業務時可以適當降低收費以穩定與客戶的長期合作關系;對于存在信譽污點的買家,保理公司在受理其賣家的應收賬款保理業務時可以適當提高收費。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企業注重自己的商業信譽。
注釋:
i姚星.賒銷方式下的風險防范--國際保理[J]. 商場現代化,2005年33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