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芳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越來越重視手工制作課程教學的質量,對小學手工教學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手工制作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科技課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在從小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升小學生審美觀念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這樣的認識,通過對小學手工制作課程教學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探究,并相應的提出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手工制作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手工制作;分析研究
科技教學作為藝術教育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普遍認可和重視。近年來,小學手工制作課程新增了更多教學內容,被注入了更高的教學期望,其教學目的主要就是希望小學生多動腦、多觀察、多動手等,進而創作出一個個貼近生活實際的小作品,并在制作過程中增強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情和積極性,提升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小學美術手工制作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1.開發小學生的大腦思維
手工制作課程主要是將學生動腦和動手有機地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發展特點,有利于開發小學生的大腦思維,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腦和手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動手可以讓腦得到發展,使它變得更加明智,同時腦也可以讓手得到發展,將它變成思維的鏡子和工具。”這里充分說明了動腦和動手在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科技知識和藝術思想,在他們的大腦中完成構圖,然后通過科技創作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一過程可以充分激發和活躍小學生的大腦思維。
2.將想象能力和實踐相結合
一個完美的手工制作品融合了創作者獨特的想象力和實踐,有利于提高和鞏固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科技知識。想象和實踐之間具有統一性,如果片面強調其一,都無法實現良好的效果。片面強調實踐技法,最終作品就會枯燥乏味,構圖死板教條,缺乏靈性;如果片面強調想象,那么也無法在作品中充分表現學生的奇思妙想。因此,要將二者統一起來,同時展現到作品中,這樣才能展現作品的活力與生機,增強作品的生命力。這一創作過程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想象,挖掘他們的潛能,還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
二、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美術手工制作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
1.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手工制作課程
手工制作課程與現實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每一個美術家都需要深入生活,通過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科技作品。生活是進行科技創作的源泉,而科技創作又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生活,生活中到處都蘊藏著美。因此,老師在進行手工制作教學過程中應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引導小學生關注生活,讓他們用眼睛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培養他們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同時讓小學生學會聆聽、用心感受,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心靈美、自然美,從而將這些美有效地融入手工制作中,提升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小學生創造美的欲望和激情。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發明一個具有獨特性的時鐘,并且讓他們觀察生活,選擇身邊的材料來制作。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易拉罐、樹葉、彩帶、紙板等多種材料制作出優秀的科技作品,不僅完成了作業,同時還增加了對生活的認識和了解,產生對生活的向往。
2.采用多樣化的手工制作教學形式
首先,將手工制作與繪畫有機結合,他們二者的結合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創作熱情,同時還能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制作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老師示范船模的制作方法,讓小學生了解基本的制作流程和思路,從而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船模,在制作完成之后,老師可以讓小學生拿起畫筆將自己想象的東西畫在船模上,實現對手工作品的修飾。其次,將手工制作與游戲有機結合起來,游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深受廣大小學生的喜愛,它可以應用到任何課程教學中設計綜合性的教學活動,讓小學生可以在游戲過程中接受新知識,并將其轉化成技能。例如,老師在教授折紙課程時,可以讓小學生進行比賽,看哪個學生折出的花樣最多,激發小學生的創作熱情。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化和改革,對小學手工制作課程教學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手工制作作為小學科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實施和小學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手工制作教學,引導小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培養他們善于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時,將手工制作與游戲相結合,提升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想象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管慧勇.我國中小學美術教科書的設計教學內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2]毛媛媛.美術手工制作課的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D].合肥師范學院,201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