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直明
【摘要】近年來,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物價上漲速度的加快,通貨膨脹問題愈發凸顯。基于在我國CPI指數持續增長背景下,我國宏觀經濟能否得到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通貨膨脹的高低,因而通貨膨脹問題已然成為時下我國國民熱議的話題。本文即結合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就市場化進程中通貨膨脹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加以分析,并探討出應對通貨膨脹的對策。
【關鍵詞】市場化 通貨膨脹 經濟增長
一、我國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
(一)生產成本的上升
我國是一個對農產品、原油、鐵礦石等基礎性物資依存度較高的國家,然而近期,受國際價格變動的影響,全球農產品、原油等的價格呈現出持續上漲的態勢,供給價格的沖擊也促使我國相關產品的供給商逐步抬高了農產品、原油等的生產成本。基于農產品、原油等屬于生活必需品,其價格的上漲并不影響人們的購買力,因而在需求量一定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內商品物價的持續上漲大大增加了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二)國際收支長期處于順差狀態
伴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經濟時局日漸好轉,與國際間的貿易往來日趨頻繁,國際收支順差也逐漸呈現出持續增加態勢。加之目前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促使大量外匯涌入我國市場,并廣泛投入到我國商品市場的購買與投資中去,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大大增加,國內利率逐步降低,形成了國內物價水平持續上漲局面,進而加劇了通貨膨脹。
二、市場化進程中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市場化角度來講,通貨膨脹給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從某種意義上講,通貨膨脹的出現給市場造成的最直接的影響當屬物價上漲,而物價的持續高速上漲又導致商品原本的價格信號失真,極易促使勞動生產者陷入生產誤區,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商品生產,進而造成產業鏈和產業結構發生畸形,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也陷入失調狀態。此時,面對通貨膨脹所引發的經濟結構畸形狀態,國家勢必會采取相關措施對通貨膨脹加以抑制,而一旦所采取的方式不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出現經濟萎縮。由此可見,通貨膨脹會給一個國家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二)社會不安定因素產生
眾所周知,通貨膨脹是在紙幣流通過程中,由于貨幣發行量遠遠高于實際所需要貨幣量,導致貨幣貶值,進而引發的一段時期內物價持續高漲的現象,可見,通貨膨脹必然會伴隨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現象的產生,而貨幣一旦貶值,人們想要提升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難度便會加大,極易影響到人們的收入分配問題,促使一些社會不安定因素產生。如果通貨膨脹現象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抑制,那么必將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定團結。
(三)國內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下降
受通貨膨脹下物價持續高漲的影響,部分企業為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勢必會擴大生產投資規模,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方式確實能夠拉動我國投資驅動型的增長,但從長遠角度來講,盲目的擴大生產投資規模極易促使一些出口產品比重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生產過剩的危機。因為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所生產的大多數產品都是貼牌進行生產銷售,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普遍較低,加之通貨膨脹下原材料的價格持續上漲,而該產業受種種因素的限制很難抬高價格,更不用說進行產業升級,這無疑大大降低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競爭能力。
(四)生活水平下降
除上述影響以外,通貨膨脹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大貧富差距。面對惡性的通貨膨脹環境,一些財產所有者可能會通過適當的提升自身產品的價格來獲取一定的收益,以使自身在通貨膨脹環境下所遭受到的損失降到最低。而對于那些依靠微博工資維持生計的低收入群體來說,由于工資本身的剛性決定了物價上漲的速度大于工資增長的速度,物流水平的持續高漲勢必會降低低收入群體的實際購買力,進而導致民眾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
三、市場化進程中應對通貨膨脹的對策
(一)加快商品價格市場化進程
盡管現階段,我國政府對于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已經放開了管制,但對于農產品、石油等重要商品的價格市場化程度則相對較低,并且仍舊控制著這些商品的定價,這就要求政府應放寬對重要商品的價格管制,針對一些仍舊需要政府管制的商品,可采取適當的定價方法,力求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使市場供給狀況得到很好的反映,從而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二)加強資本管制,調整貨幣政策
由于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大量外資涌入我國,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大大增加,國內利率逐步降低,形成了國內物價水平持續上漲局面,對此,就需要政府應加強市場資本管制,注重貨幣政策的調整,適當的減少我國流通中貨幣的發行量,以便使物價的持續上漲得到控制。此外,應注重銀行貸款利率的提升,盡可能地減少信貸的投放,以使市場上資金的流動性降到最低。
(三)保障商品市場總供給
在市場化進程中,市場經濟能否得到很好的運行在很大程度上與市場供給有關。鑒于當前,由于農產品、原油等生活必需品供給的不足導致物價上漲,進而引發通貨膨脹的現象屢見不鮮,對此,為防止因商品供給不足而形成通貨膨脹,保障商品市場總供給,尤其是那些具有剛性需求商品的供給顯得尤為必要。在合理控制總需求的同時,通過適當增加總供給,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和消耗,促進經濟效益和投入產出比例的提升,實現產業與產品結構的有效調整,而且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的增長大有裨益。
(四)加強監管機制建設
當前,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與國際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然而由于我國尚且缺乏健全的市場經濟體系,且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發展期,因而想要有效抑制通貨膨脹實屬不易。這就要求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應結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建立起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對通貨膨脹中可能會導致的各類經濟紊亂現象的可預見性,做好對反通脹政策措施的妥善決定,以便在及時發現生產和流通領域的問題的同時,將通貨膨脹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化進程中,通貨膨脹是任何國家、任何經濟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鑒于通貨膨脹會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產生社會不安定因素,降低國內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等,這就要求政府應加快商品價格的市場化進程,相關部門應保障商品的總供給,監管部門應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等,以便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長遠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紅.研析新形勢下通貨膨脹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才智,2014,(03).
[2]周瑩瑩,位橋橋,于晨.我國通貨膨脹狀況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實證分析[J].價格月刊,2014,(03).
[3]饒龍先,魏楓.淺析通貨膨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5,(02).
[4]游蕾,王帥,王璐熠.我國通貨膨脹、經濟發展水平與貨幣供給量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