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樹軍
【摘要】根據我國現在的社會發展不難看出,各中小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跟隨潮流,走向經濟效益和環境相協助配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也是提高遼寧經濟的必然趨勢。不難發現,近年來,各大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動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加快推進我省經濟水平的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們要通過對我省中小企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遼寧省 可持續發展
一、遼寧省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一)發展規模
近些年來,中小型企業猶如雨后春筍,競相綻放。中小企業在遼寧的發展速度還是相對比較快的,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發展規模,同時,中小型企業也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創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大中型企業在遼寧的發展速度較小型企業的發展速度緩慢一些。
(二)所處行業
觀察在遼寧的小型企業從事行業多以重工業和化工業為主,同時相對于其他行業發展也較快。但是,也有些許后起之秀的出現,例如,電子和生物制藥等這些行業,這類行業雖然不同于重工業的發展,但是不難看出,在遼寧,成本低易操作的的產業仍然是有優勢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不需要有太多的資金投入,而需要很高技術含量的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仍不盡如人意。
(三)經營業績
要想了解遼寧省各大中小企業的經營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財務指標對其進行詳細的評估,財務指標可以從很多方面進行業績評估,從宏觀的視角我們可以知道近些年來我省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從微觀的角度我們可以深層次的分析出各大企業在行業中的業績能力。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與其他省市的經營業績進行比對,進而推斷出我省的發展狀況。
通過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出,遼寧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雖處于穩步上升的趨勢,但仍有不做之處。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我省多是以傳統的重工業為發展方向,許多的中小型企業還是無法擺脫老工業基地這種傳統產業的影響,進而導致了部分小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進行競爭的現象。根據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在我省全部的企業中,小型的企業大約占工業的總產值和各項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較大企業相比利潤額并不樂觀。雖然這樣,我省的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潛力仍是高于我國整體水平的。
二、中小企業發展特點
(一)中小企業已成為遼寧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最近幾年,我省的中小型企業憑借著低投入,高收益的特點,已經將增加值突破至億元以上,中小型企業的成績已經占全遼寧增加值水平以上了。我省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水平已經遠遠高于我省經濟的整體增長速度,這預示著中小企業在我省的經濟發展中承載著舉足輕重的重任,中小企業已經成為遼寧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二)中小企業產業集中度較高
通過調查研究,不難發現,在我省,中小企業多是以制造裝備、物質冶金、石油化工以及農產品再加工這四個大的方面組成,這幾大領域幾乎占據了中小企業的全部市場,最終導致產業內容過于集中。從未來的發展前景不難看出,各大型企業的發展速度要遠遠快于我省各中小企業,因此,對于我省來說,加強工業化生產領域是勢在必行的,只有這樣,才能打破中小型企業產業集中度高的困境。
(三)遼寧省內各地區中小企業發展不夠均衡
由于在我省各市的經濟發展情況是不一樣的,各市的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也存在著許多的差異。從經濟的總值不能發現,只有省會沈陽和現代化的大連的增加值持平穩狀態,而其他城市則是呈逐年低減的趨勢在進行發展,這與遼寧省的經濟發展狀況基本形成一致。從整體的發展趨勢不難發現,在一些城市由于經濟總量比重較小而其基數又較小,因此發展的速度反而較快。與此同時,也恰恰是因為這些城市的經濟總量比重較小同時又缺少大型企業的競爭,致使這些發展中的小企業有更強進的動力向上發展。就拿阜新為例,以飛速的發展,已經在短短的幾年內,在增加值、上繳稅金等方面增長至全省首位了。
(四)中小型企業經營較弱
在我省,各中小企業自身明顯是屬于弱勢群體之列的,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足。比如說在經營方面,中小企業的營銷手段多是落后老套的理念在進行運營,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由于中小企業資金不足,從而導致無法雇傭到管理水平高的工作人員,為企業更好的發展作出貢獻,進而推動中小企業向前發展。而另一方面,由于資金的短缺,反倒使中小企業滿足于小額的投資收益率,從而保持了企業權力資本的獨立發展。在企業競爭的過程中,中小企業多是以壓低價格或是直接進行交易與各大企業進行抗衡,中小企業往往是憑借自身的成本價位低來控制各大企業的利潤率,最終各大企業只有采取改變產品的價格以確保自己的銷售額。由于這種惡性競爭,也導致了產業內部形成了“自相殘殺”和降低利潤和效益的現狀,從而導致各個型企業由于產品供大于求和在經營方面不得不面臨著惡性競爭的壓力下,而轉型生產一些其他的產品,伴隨而來的就是中小型企業跟風生產同大企業相同的產品繼續與大企業進行爭奪市場壓力,這種做法只會加重市場的壓力,導致雙方均效益低下。
三、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一)加強政府的控制與鼓勵
如同其它省市一樣,我省的政府也應當根據我省的發展情況制定相關規定。政府應根據各市的發展情況,要求那些市場容量已經飽和的中小型企業進行產品控制生產。而那些技術含量高,可以加快推進發展的產品進行鼓勵生產,對符合我省經濟發展戰略的中小企業進行嘉獎。比如,電子、化工生產、制藥的這些中小企業政府就應該采取鼓勵措施,政府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對企業進行推進。
(二)信譽為先,塑造企業形象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各企業間的競爭早已不再是產品本身的競爭,除產品外的其他競爭更加愈演愈烈,好的企業形象和企業文化早已成為各企業搶占客戶、相互競爭、提高銷售業績的制勝法寶。而信譽作為良好企業形象的制勝法寶,缺少信譽就會將客戶流失,客戶流失伴隨而來的就是市場的失去,如果一個企業無法立足于市場,最后的結果就是走向滅亡。信譽是無價的,如果一個企業擁有很好的信譽,那么他也會牢牢地站穩腳更。因此,企業應該以信譽為先,塑造自身的良好企業形象。很多企業的管理者認為,只有企業可以生存才是最為重要的,所謂的企業文化建設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不過是維護形象的一個幌子罷了,甚至有些管理精英也持有相同的態度。正是由于缺乏對企業文化的建設,導致了企業的滅亡。
(三)走與大企業“雙贏”之路
各中小企業可以走與大企業合作的的道路,相互推進,共同發展。各中小企業可以生產配合大企業產品使用的互補產品,在大企業產品暢銷的同時帶動小企業附屬產品的銷量,進而走上“共贏”的道路。我們不難發現,在各種產業中,互補產品數不勝數,中小企業在生產互補產品時,最關鍵的就是要決策生產怎樣的互補產品、怎樣進行生產、銷售價格是多少這樣的問題。互補產品的出現是要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是帶來一系列的惡性競爭。
四、總結
無論是通過理論還是實踐都可以看出,中小型企業和其他形式運營體制相同,都是有生命力的。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某些性質,導致了不容易生存的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小企業不可以發展。中小型企業只要專注于自身的建設,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強有力的工作團隊,必然可以持續而長久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張東哲.遼寧省企業可持續發展經營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23):14-23.
[2]劉力鋼.企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28(3):12-15.
[3]郭蕊.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五維度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2):149-152.
[4]胡勝我國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1,5.2-3.
[5]李庚寅、周顯志.中國發展中小企業支持系統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18.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6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課題L16DGL004“遼寧省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