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蘭 胡俊斌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入,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逐漸完善。探究式課堂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對學生數學知識的繼承和延伸,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教學研究
探究式教學模式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以學生的主動探究式學習活動作為教學主線,將教師指導和學生集體探討作為主要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效果。通過探究式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對枯燥數學課堂的厭惡感,建立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積極投入到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教學效果。
一、探究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在新課表中明確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由此可見數學教學中使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學科需求。
二.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
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是:不直接把構成教學目標的有關概念和認知策略告訴學生,取而代之,由教師創造一種智力活動和社會交往的環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有利于開展這種探索活動的學科內容要素和相關的認知策略。
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參與的活動,他們都將以導師和主人的雙重身份進人探究式課堂。
三、探究式教學設計實踐研究
1.確立探究目標,創設探究環境。“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進行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研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探究目標進行訂制,確保建立明確的探究主體,為學生提供準確的教學探究方向。教師要依據教學教材對探究目標共性和個性關系進行研究,將探究目標建立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能力培養的基礎上,確保學生通過良好的探究提高自身能力知識。教師要通過創建合理探究目標,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體驗中,養成科學態度、創新精神、科學道德等素質。例如:教師在進行直角三角形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生活中直角三角形的特點有哪些作為探究目標。通過上述探究目標,創建良好的生活探究(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環境,確保學生對直角三角形特點進行全面分析,根據自身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進行聯想、分析、研究,加強學生對直角三角形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生探究效果。
2.引導自主探究,激發探究動機。在對學生進行探究式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合作探究放在教學探究的重要位置,確保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確保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分組,建立專業教學探究小組,由小組人員共同完成教學探究任務。教師在該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探究及時進行指導和點撥,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確保建立良好的探究氛圍,保證學生順利完成探究任務。要鼓勵學生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記錄,在課堂中交流。
四、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和探索空間,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
學習是一個過程,探索性學習更應是一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和推斷的過程。因此,教師作為這個過程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更應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如在小組學習中,我們應給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發表意見和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在教學中特別要強調“學生為主”的意識,不要讓探索學習過程匆匆而過。當孩子圍繞著任務要求正熱烈討論時,千萬不要因為教學計劃而中斷學生的學習過程。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他所說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實際上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同樣,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條件。有了時間保障,我們還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探究的空間。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我們就需要考慮學生是如何獲得乘法分配律的?他們是否真正經歷了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生得到的僅僅是知識還是在過程中生成了方法、學會了合作交流等。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教學改革的新課題,怎樣把這種理念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這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不過,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獲得充分體驗,相信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能逐步達到最佳的境界,促進學生自由、充分、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忠祖,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革新》2010年.
[2]林文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