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彬

【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已經在中職學校廣泛應用。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建立一個系統(tǒng)、開放式的課程微課平臺,是微課教學的完善與升華。開放式微課平臺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是實現(xiàn)“做中學,做中教”的理想教學手段,為采用翻轉課堂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使課堂教學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擴展,并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微課;平臺;個性化;教學做合一
近年來,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應用在我國各級教育院校。微課以視頻為主要形式,通常以一個知識點為主,教學時間短、主題突出,非常符合中職學生基礎知識較差、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的特點。因此,微課在中職學校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隨著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逐步應用,建立基于微課的開放式教學平臺的條件已經成熟。
1 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是微課教學的完善與升華
與單一、不成系統(tǒng)的微課視頻相比,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是微課教學的完善與升華,其適應了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與要求。
1.1 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的框架
以課程為中心,建立完整、系統(tǒng)的微課課程,并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向學習者提供一個開放式的教學平臺,其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1.1.1 微課網絡平臺
微課平臺上不僅包括相關課程系統(tǒng)的微課,還有與本課程相關的教學設計、項目任務書、課件、練習測試、學生反饋、教學點評等教學資源,是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的基礎與根本。
微課平臺可以采用網絡上一些開放的教學平臺,如藍墨云班課等,也可以采用常用的互動平臺,如微信、QQ等,這樣可以減小微課平臺的建設難度,降低了進入門檻。當然如果有條件,也可以開發(fā)本學校專用的教學平臺。不論那種類型,微課平臺都要保證能在移動終端上使用。
1.1.2 教學者
教學者主要是授課教師,其是微課平臺的建設者和維護者。除了負責微課平臺的內容制作、上傳,教師還要通過互動平臺與學生及時溝通,進行評價、答疑等,形成良性互動。此外,一些企業(yè)專業(yè)技術人員也可作為教學者,參與到平臺的建設中。
1.1.3 學習者
學習者主要是相關專業(yè)的在校學生,其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登錄微課平臺,進行相關課程的學習,同時完成作業(yè)、提出問題,與教師進行溝通。此外,校外的相關專業(yè)人員已可以登錄平臺學習,實現(xiàn)開放式的職業(yè)教育,并擴大學校的影響。
1.2 建設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的條件
隨著先進教學理念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建設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的條件已經成熟。
1.2.1 網絡教育與交互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教育已經成為熱點。一些專業(yè)的教育平臺如藍墨云班課已經開發(fā)得很成熟,并可以免費使用。一些常用交互平臺如微信、QQ的功能也日益強大,已可以滿足教學使用的基本要求。這些構成了建設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的技術基礎。
1.2.2 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
微課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已經被各級教育院校接受并受到廣泛歡迎。大多數(shù)教師已能熟練制作課件、拍攝視頻,并掌握常用視頻編輯軟件的使用方法,教師獨立完成微課制作已不存在技術障礙。
1.2.3 移動網絡和終端的廣泛普及
微課通過手機就可以觀看,如使用耳機,則基本不會對他人造成任何影響。手機在中職學生中已經非常普及,幾乎人手一機,很多學校也實現(xiàn)了無線網絡全覆蓋,這是微課教學的基本條件。
2 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
2.1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實際教學中,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水平是不同的,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的要求有很大差別。傳統(tǒng)的教學因顧及學生的平均水平,教學安排只對部分的學生有效,其他學生要么“吃不飽”,要么“吃不消”,無法滿足“個性”要求。
開放式微課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微課平臺中大量的教學資源便于實現(xiàn)自選式學習,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微課平臺中選取所需要的教學資源,自定進度、自主學習。從而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構建出一個“學”的課堂。
2.2 實現(xiàn)“做中學,做中教”的理想教學手段
“做中學,做中教”已成為中職學校最重要的教學理念。在“做中學,做中教”中,“學”是核心,“做”是主體,“教”只是輔助,三者要完美融合在一起,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
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操作仍是中職實訓教學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其實仍是傳統(tǒng)的由“教”到“學”,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教”與“學”并沒有真正融入到“做”中。
微課實際上就是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的教學視頻。實訓中,學生可以隨時在平臺中選擇需要的微課,解決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如有需要,教師再進行輔導。這樣,學生就可以“邊做,邊學”,微課作為“教”的手段,將學生的“做”與“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
2.3 為采用翻轉課堂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做中學,做中教”意味著實訓將占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采用翻轉課堂成為必然。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將更多用于基于項目的實訓學習,通過實操、討論以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知識,這些知識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
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是學生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的理想平臺,學生可以觀看微課視頻、查閱資料、做測試,還能與其他同學在線討論,教師也能通過平臺進行答疑。“做中學,做中教”離不開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則離不開微課平臺,三者構成一個完整的鏈條。
2.4 使課堂教學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擴展
微課的主要特點是一個“微”字,時間雖短,但主題突出、高效。在課下,學生通過移動設備可隨時隨地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雖然學生每次只接受了少量的知識,但這樣更易吸收,日積月累,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這種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擴展。
此外,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可以實現(xiàn)跨班級、跨年級共享,甚至企業(yè)員工也可以登錄平臺學習或者參與平臺的建設,使職業(yè)教育社會化,同時也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5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傳統(tǒng)的由“教”到“學”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學生的學習軌跡,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低下。利用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化技術自主學習的能力,當他們將來面對日新月異的新知識和新技術時,不會感到手足無措。
3 建設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需要注意的問題
3.1 建立資源共享,減少教師重復性勞動
建設某一課程的微課平臺時,可以組織多位教師分工合作,然后進行整合與完善,最后建立一個規(guī)范、系統(tǒng)、共享的開放式微課平臺。這樣既可以統(tǒng)一教學標準和要求,也減少了教師的重復性勞動,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指導、教學評價中,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3.2 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師不僅要掌握微課制作的基本技術,還要有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這樣才能做出高質量的微課,使學生有動力、有能力開展自主學習。此外,教師還要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要有較強的總結能力和溝通技巧,引導、管理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
目前,整個社會正在從重學歷向重能力轉變,中職學校應更加重視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使他們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開放式微課教學平臺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適應隨時隨地“碎片式”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出當今時代所需要的專業(yè)技術人才。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