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
【摘 要】通過多年對小學音樂課的實踐經驗,深刻意識到教改的重要性。教改關鍵是教育的方式和思想的改革。教師要敢于突破創新,敢于嘗試新鮮事物,用新的教育理念,上好每一節課。
【關鍵詞】音樂;小學;教改
0 引言
在小學教育中,音樂課作為一門藝術課,是舒緩內心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音樂課,我們可以將自己的高興,煩躁,平和等多種心情抒發出來,也可以通過音樂去調節別人的心情。它可以促進師生溝通,朋友交流,有利于和諧的校園文化。所以如何上好音樂課,成為每個音樂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1 音樂技能訓練與素質個性特長培養相結合
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中的一環十分重要的環節。音樂教學是音樂課的中心環節,所以在課堂上上好音樂課成為音樂老師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課堂上,我們不能照本宣科,僅僅是課本的知識傳授,或是簡單的完成教學任務,這對培養新世紀素質教育人才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以往在音樂課上,教師通常教授學生唱歌或是識譜,學生一般是跟著老師的節奏,專注于簡單的唱和聽。音樂課被認為是一種技能課,認為技能就是簡單的機械重復。學生和教師專注于技能的教授與訓練,卻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掘。
音樂不像某些家長認為的那樣,是一門小課,隨便學學就行。音樂是門藝術,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勤學苦練才能達到的藝術要求。其實學好音樂并不容易,如果想讓小學生學好音樂必須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要讓學生能從音樂中抒發內心情感,只有自己真心熱愛音樂,才能學好音樂。如果不這樣,即便是最簡單的歌曲,最簡單的音樂技能,也只會變成毫無意義的重復訓練。所以我們要上升到素質教育的全新高度,把音樂作為培養個人情操,培養個人品質的高度上來,立足于培養素質全面人。何為素質?素質不僅包括人的智力水平,還包括人的想像力、創造力、靈敏反應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協調合作能力、審美能力等因素的訓練和培養。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習音樂,更要讓音樂更好的為學生學習服務。例如:在音樂課上,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教學案例來詮釋,當一首音樂響起,學生們跟著老師隨身擺動,當老師要求大家做一個飛翔的動作,學生們各自擺著不同的造型。有的學生姿勢像一個小鳥,有的學生像老鷹一樣大鵬展翅,有的像飛機,有的像風箏……音樂一停,老師與學生互動,猜猜大家擺的是什么造型。其中一個孩子造型怪異,一只腳勾著,有如金雞獨立,一問他,他說“我想像雛鷹展翅一樣。”一個簡單的飛翔動作,就能增加與孩子的互動,啟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又如音樂課的模仿秀《和他一樣做》就是以增加互動,提高學生注意力與創造力為主的學習,孩子們聽著音樂自己自編動作。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習慣不同,表現方式不同,所以大家的動作千奇百怪,模仿起來也就不盡相同。學生隨著音樂做著不同的動作,模仿的人要跟著變換姿勢,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開發。課堂生動有趣,學生樂在其中。這種互動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家都在比誰的動作多,比誰的模仿像。學生高度集中,整個課堂“活”了起來。我們上課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是為了僅僅傳授知識,而是要充分發掘學生的素質,發掘學生的個性,充分展示學生的特長。
2 音樂教學過程重于教學結果
要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更好的開發潛能,就得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僅僅傳授知識。一個教師不能滿足成為一個教員,而應該是一個教育家,至少是一個教育專家。在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要授人魚,也要授人以漁。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教學過程的研究,不能僅注重教學結果。
重過程就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使學生注重方法的掌握,做到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重過程,就是要把學習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少走彎路,讓學生明白經驗的優越性,從而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重過程,就是要把學生的創造力發掘出來,讓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發揮。重過程,老師還要研究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看到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差異。總之,重過程是教育發展的題中之意,是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重教學過程對教師來說,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它需要教師熟練掌握課本,嫻熟教學方法,既要有嚴謹的課程組織設計,又要有精心的課堂互動安排。讓學生真正的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僅是知識學習的過程,也是個性特質的發展過程。對學習過程的重視,可以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有著積極作用。
3 音樂教學過程中從教師為主導轉化為學生為主體
當今社會,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不能簡單的看作是師傅和徒弟的關系,而是應該建立平等的亦師亦友關系上。教師既要有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有對學生傾注感情的關懷。學生除了學習知識,也要學習做人。一個老師的品行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方式。所以老師要做學生的啟明燈,做學生的伯樂,用愛去關懷每一個學生,用熱情,去服務每一個學生只有老師的樂教尚研,才能啟發學生的自我潛力。我們小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要以人為本,為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改革的趨勢。
每個班級或許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生性靦腆,不敢表現。有一次,我請他起來唱首歌,他就是不開口,同學們異口同聲說:“他什么也不會!”像這種性格的孩子每個班都有一些,如何能讓這些不敢開口唱歌的孩子張開嘴,成為我們每個音樂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作為老師應該給這些不善于表達自己,性格內向,或者“天生沒有音樂細胞”的孩子多輔導,多幫助,多鼓勵。要有耐心的開導這些學生,當然這也會花很多心血,但是只有耐心的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才能促進這些孩子克服缺點。
4 結束語
教育思想的轉變是音樂教改的關鍵,我們努力使音樂教學通過音樂達到育人的目的,又通過教人的過程更好地學習音樂。總之,音樂教學改革之路任重道遠,需要我們當代音樂教師上下求索。
【參考文獻】
[1]郁文斌.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高等教育圖書,2008(11).
[2]郭聲健,等.音樂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11).
[3]王建.音樂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初步探索[J].音樂教育,2014(6).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