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帥
摘 要:語文知識的積累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提高又能提高學生在語文知識積累方面的效率與質量,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語文知識積累與思維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與推進,小學語文教育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怎樣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知識積累的能力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根據近幾年的工作經驗,談論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知識積累;思維培養;應用
一、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涵蓋了聽、說、讀、寫以及這幾個方面的綜合,同時它還是一門重要的語言交流工具,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信息傳播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可以說語文知識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語文對我們小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語文知識積累與思維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語文知識的積累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提高又提高了學生在語文知識積累方面的效率與質量,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和培養。
二、知識積累
所謂的知識積累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或課外學習過程中把字、詞、句進行積累的過程,通過對知識的積累,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可以在日后的學習、寫作中靈活運用。
我們先了解一下,在現階段,小學語文知識積累教學現狀: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多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知識積累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了學生知識積累能力差。
2.雖然新課改的實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了創新,但對于知識的傳授與積累等方面的教學手段卻還是比較傳統的,從而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等。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共同談論一下,知識積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勇于表現自己,但自制力比較差等特點,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學語文基礎知識大部分需要識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竭盡全力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盡可能多地記住所學知識。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關于少數民族的圖片,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說出我們的少數民族都有哪些?這些少數民族有什么特征?作者為什么用小鳥、樹枝、蝴蝶等這些景色來描寫上課的情景等,不但讓學生了解了少數民族的特征,而且還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聯系在一起,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2.在基礎知識積累過程中,多采用形象記憶法,便于學生樂于接受。如,在學習“眾”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人多力量大,因此,三個人在一起,就組成了“眾”。
3.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知識的積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讓學生掌握知識積累的技巧,在進行課外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把一些名言警句,寫得比較好的段落積累下來,便于學生在日后的寫作中運用;教師也可以每周抽出一節課,舉辦知識積累大比拼,既可以激發學生知識積累的熱情,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思維培養
思維培養主要指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教師應在學生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的前提下,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下面,談談思維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培養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強烈的求知欲是創造興趣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并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創造思維方式。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引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自主地去接近教材內容,鼓勵學生多發表不同的意見,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對課程的探究過程中,能夠提出自己新的觀點和看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
總之,語文知識積累和思維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這兩方面的培養與創新,要充分發揮兩者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賈青.淺談小學語文知識的積累與運用[J].新課程(教師版),2010(1).
[2]龔麗萍.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J].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2012(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