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達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師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實施體育素質教育,注重體育知識的傳授,加強體育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享受體育鍛煉過程,從而轉變體育學習態度,熱愛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以提高學生體育健康素質。然而,在增強體育鍛煉的同時,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卻更為重要。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強弱對于其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因此,學校在體育鍛煉活動中,要著重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以使學生通過體育課更好認識自我,進而完善自我。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心理素質;培養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素質是否健康關系到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此階段的學生往往心理素質問題較為突出,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心理素質的強弱無論對于體育鍛煉還是人格的成長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體育鍛煉目標的同時,更多的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關注,對于新課標要求下的體育教育也是很好的呼應。
1.學情調查,創設心理教育環境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這是普遍現象。運動基礎、訓練習慣、技能悟性有差異,而且心理個性化特征更為突出。教師要啟動心理教育,自然要對學生個體差異有綜合調查,特別是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的學生群體,應該是教師重點關注的對象。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融入豐富的游戲、娛樂內容,以提升運動趣味性,吸引更多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中,為學生創設適宜的運動環境,這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
2.消除學生運動中的恐懼心理
學生的恐懼心理給正常的體育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因此,針對性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在體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在實踐中,可以進行多方嘗試,比如:強化身體素質訓練,安排課課練,對落后生加以區別對待,增強他們的信心;練習時先降低要求,循序漸進,認真做好保護、幫助工作,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據情提高訓練難度,即景激情鼓勵學生,常用“你行”、“你能跳過去”、“我保證你不會摔跤”等話語讓學生產生信心和勇氣;盡量優化教學環境,如上課前通過畫出清晰的跑道,明確學生活動的場地,使學生處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境之中,并利用集體從眾功能,讓學生產生“別人不能,我能,別人能、我更能”的功能效應的競爭心理,從而使學生產生戰勝困難的心理欲望,隨機進行效果轉移,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把曾經在練習中嘗到過的苦頭轉化為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用娛樂性的游戲和一些教學競賽辦法滲透到學生練習中,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生的恐懼心理就在練一練,爭一爭中無形的消除了。
3.制造相互協作和了解的機會
目前開展的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多是以個人或集體相互協作才能完成的運動項目,例如球類等項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手勢、表情、身體的動作等進行交往,學生隨著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和交流,在不自覺中就會產生親近感,并會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體育教師應善于觀察學生掌握技術的水平,合理的讓技術水平相同的學生相互搭配。相互交換合作伙伴,擴大交往的范圍通過體育課認識更多的朋友。這樣使處在同一個集體中的人,學會互相關心、照顧,理解他人,幫助他人,從而形成與人親近、合作的習慣,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
4.多元引導,提升學生抗挫能力
體育課堂教學有自身的規律,教師要對引導方式展開多重優化。首先是教法優化,介入多種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活課堂氣氛。其次是學法整合,學生大多喜歡集體活動,介入競賽、游戲內容,可以讓學生忘情投入運動中,在集體活動里提升身心素質。再次是學生意志品質訓練,學生心理呈現個性特征,缺乏堅韌意志應該具有代表性,教師不妨從這個角度展開教學突破,讓學生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獲得抗挫能力的提高。
5.優化評價,激發自我成長意識
對學生展開多元評價,這是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對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程序進行調整。讓學生展開自評、互評活動,對矯正自身心理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對教師評價有較強的敏感性,特別是心理問題較為明顯的學生,對教師評價往往會更在意,教師要注意評價角度、評價措辭、評價時機的把握,進行當眾表揚、個別談話、書面交流等。只要教師評價得體到位,學生獲得的心理成長動力就會很大。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點評學生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如跳馬訓練時,學生需要克服心理障礙才能順利完成相關技術動作。在學生出現技術失誤或者心理膽怯時,教師都要給出不同的評價激勵,幫助學生盡快走出心理桎梏。有學生順利完成動作時,教師不僅給出口頭表揚,還給出一個手勢,給出點贊的表情,學生就能夠獲得巨大的鼓舞力量。有學生出現失誤時,教師給出評價:沒有關系,失敗是成功之母,相信你下次會有更好的表現。不要氣餒,調整情緒,好好想想技術動作,你一定會獲得最后的勝利。學生在教師鼓勵下,參與熱情更高漲,學習進步特別明顯。教師對學生表現給出自己的評價,利用手勢、動作、表情、眼神進行鼓勵,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理體驗。
6.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系統培養是目前體育教師首要和關鍵的工作方向和內容。在具體的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身體實際情況入手,積極改良和優化教學形式以及自身的心理素養,對于學生進行科學正確的引導,逐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磨練他們的意志品質,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競爭意識,為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一個健康良好的環境中成長。
參考文獻:
[1] 陳運喜. 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 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 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