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強
摘 要:作為學校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當今的小學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認知能力的實際出發,注重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凸顯其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牢固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學會探索和創新。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談幾點建議。
關鍵詞:創新意識;創新靈感;創新欲望;創新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良好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而緊張的課堂氛圍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有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課堂參與率提高。因此,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根本前提。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出示條件:在長6米、寬4米的房間里鋪上地毯,商店有寬1米、2米、4米三種型號的地毯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生都能比較活躍地發表自己的想法,他們的質疑問難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創新意識的苞芽也得到保護,使學生逐步形成想問、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
二、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誘發創新靈感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讓學生大膽地嘗試探求新知,在“問”和“思”的狀態中進行有效學習,以促進其思維的不斷發展。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一課時,我這樣設計教學:(1)教師演示。出示課件中數位順序表,然后擺了3根小棒。用小棒的根數代替數字,1根表示一個單位。如在個位上擺1根,百位上擺2根,便成了201。用同樣的方法再擺102、1002,學生通過計算,發現用3根小棒所擺的數能被3整除。(2)學生探索。全班分四個小組擺小棒。第一組每人4根,第二組每人6根,第三組每人5根,第四組每人9根。用這些小棒擺3個不同的數字,然后再計算能否被3整除。他們通過探索發現:用3根、6根、9根擺出的數字都能被3整除。而用4根、5根小棒擺的數字不能被3整除。于是,便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3)引導討論:①小棒根數的多少與所擺的數個位上的數有什么關系?②一個數個位上的數的和與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關系?最后歸納結論。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的一系列學習活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而且有利于喚醒學生的探索意識,培養他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喚起創新欲望
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保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充足的機會,讓他們能體驗到學習成就感,引發積極探索的興趣和動機。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先讓學生說出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的測量過程與計算方法,然后讓學生猜想:你覺得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教師提問:
1.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呢?
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
2.提問: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呢?
①學生動手測量,驗證猜想。②觀察數據,對比發現。
(圓的直徑變,周長也變,而且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
3.比較數據,揭示關系。
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固定的倍數關系呢?猜猜看,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
提問:這些周長與直徑存在幾倍的關系,(3倍多一些),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概括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是直徑的二倍。就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創新能力
如,在教學積的近似值時,要求算出該付多少菜款,學生通過列式計算時,算出的數有三位小數。可是在實際生活中,付款時只要算到分,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就要求精確到百分位。學生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大多數都想到了取近似值,但是究竟要保留一位小數還是兩位小數,他們出現了意見分歧。這時,教師加以點撥,說明付款必須精確到百分位,即保留兩位小數。而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只保留一位小數,是為了方便付款。通過比較,學生明白了求積的近似值要看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觀察、分析、概括,提高創新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樹立創新的教育理念,通過創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終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其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焦彩珍.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J]. 數學教學研究,2005(12).
[2]趙希雙,王秀菊,韓新路.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群體思維的激發[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6).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