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部分,也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也是新時期教師教育教學的重點。主要結合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上閱讀教學的現狀,提出了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幾點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用的觀點與意見,為小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閱讀;悅讀;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
新時期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求教師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可以享受閱讀的過程,將“閱讀”變成“悅讀”,在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真正地促進小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簡單地提出一些教學看法。
一、激發閱讀興趣,培養自主閱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進行閱讀活動的動機來源。因此,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根本。由于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閱讀內容十分豐富,題材也多種多樣,那么,教師就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閱讀材料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使其在閱讀中探索感受,并逐漸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促進自身多方面素質的均衡和諧發展。
例如,在教學課文《趙州橋》時,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利用多媒體播放趙州橋的圖片,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來體會趙州橋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生都感嘆趙州橋的結構美、建筑美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趙州橋,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閱讀這篇課文,通過對比自己的描述與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就會發現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之美,從而有助于學生在積極的閱讀情緒下進行有效的閱讀,激發學生內心的閱讀情感,也有助于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大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師生交流互動,營造和諧閱讀氛圍
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內心積極的情感,更有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的閱讀活動中。在學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對課文中的人物或者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與情感變化,也有利于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有針對性地閱讀課文。并且,師生的有效交流還可以使得課堂的氛圍變得愉快而輕松,有助于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更好地投入閱讀,為“悅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例如,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微笑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避免沖突,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有微笑這一種表情,那么他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呢?”聽到這些問題,學生便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從而使課堂上的氛圍會變得積極而熱烈。在學生討論了一段時間后,教師就可以讓幾個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并對學生的觀點給予認可以及適當的補充;然后教師再讓學生閱讀課文,看看課文中的小木偶都經歷了哪些事,并說一說自己受到的啟發。經過了這樣的渲染與鋪墊,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中,從而可以使閱讀教學的效果得到保證,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結合課內課外,拓展實踐閱讀成果
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師生長期不斷地堅持與努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在引導學生掌握課內閱讀知識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課外實踐能力,使其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對于小學生來說,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是他們十分喜愛的,那么教師就可以投其所好,通過組織閱讀活動來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與氛圍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真正地讓學生做到“悅讀”,享受閱讀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后,大部分的學生都為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閱讀《三國演義》中的其他故事章節,并組織一場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分別講述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章節,通過分享學生的課下閱讀成果來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喜悅感與滿足感,從而激發他們內心的閱讀欲望,也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為學生今后的自主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其真正地將閱讀與悅讀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也是新課標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關注學生自身的閱讀情況與情感變化,從而精心地設計教學的環節與過程,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地激發出來,培養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更好地促進小學生今后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鄭明.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一卷)[C],2016.
[2]董國艷.快樂與快樂的碰撞: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