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鳳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教師可以將德育與書本教材結合起來,以自己為榜樣,選擇并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達到德育共同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
語文教學和德育培養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二者密不可分且相互滲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還有可行性。在豐富教學內容以及改革教學方法的同時,更有益于推動語文課堂的教學變革,促進德智的共同發展。
一、明確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對于學生來講,小學時期所受到的教育對學生未來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校園暴力頻發也與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和家庭以及學校的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小學德育就擁有必然性和重要性,而作為德育的基礎,小學語文在道德文化修養方面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今的語文教學已經不只是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更包括了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手段,因此,運用語文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將德育與課本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品德素養的熏陶,并在教師授課中潛移默化地將信息傳遞給學生,從而使他們領悟到理想主義、人文主義、愛國主義等,在語文學習中達到領悟人生的目的。
二、提高教師自身意識,將德育滲透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
由于語文課堂教學多以教材為主,作為授課的主體,教師的一言一行也決定了能否將德育滲透進課本,因此,教師對德育的意識也成為重中之重,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進行德育,將課本與德育結合,首先教師就應該擁有并提升自身的德育標準和德育滲透的意識,只有自身意識提升了,教師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德育滲透與所講課程良好地結合起來,將德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到有話說,話合理,在促使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將德育共同發展。
三、樹立正確的榜樣形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幼年時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與社會的影響,尤其是在學生時期,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扎根,正所謂言傳身教,作為以德育為主的語文老師只做好課文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遵循教學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言傳身教,在語文課堂中創造并抓住各種機會來做榜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接受德育,從而不斷提高自身道德文化修養。
四、選擇合理的授課方式,實現德育目標
德育要獲得更好的效果,選擇合理的授課方式就成了關鍵。然而,由于教材中關于德育方面的教育越加豐富,這或多或少地使許多語文教師在選擇授課的方式上存在困惑,他們認為有多種授課方式,而且各種方式都有一定的優點,難以抉擇,當教學結束后又覺得選擇的授課方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教材,明白教材中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并發掘課文中深層次的德育內容,運用最合理的教學方式,將所講內容更好地表述出來,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課本教材中蘊含的道理,提高學生對課本的接納程度。同時,教師也應該擁有一定的創新精神,豐富教學內容,比如在授課過程中添加適當的圖片、音頻,視頻、制造出合適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德育教育,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而在課后的活動中,教師也可以結合課堂所教內容和生活實際,組織開展各種有關德育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集體實踐活動中對教材中所學的道理進行合理的運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升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之間團結互助的集體榮譽感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勇氣,實現德育的目標。
五、增加課外閱讀量,提升學生道德修養
學生在求學過程中,課堂上所教的知識終究有限,為了培養學生崇高的道德修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就需要增加學生課外書籍的閱讀量,學生可以從一本好的課外書中體會到比課本更全面的道理,使德育與課本結合、德育與課外閱讀結合,課本與課外閱讀結合,有效引導學生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把讀書當成一種愛好,進而發展成習慣。由于課堂閱讀的內容和時間都是有限制的,所以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選擇合理的課外讀物,并且督促學生按時完成閱讀任務,教師也可以適時布置一些課外閱讀的作業,并要求學生將在課外閱讀中得到的感悟寫出來與同學們分享,使學生得到共同進步。
人之初,性本善,學生的道德修養需從小抓起,此事任重道遠,將德育與智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德智方面共同發展不只是家庭的責任,更是學校乃至社會應該肩負的重要職責!
參考文獻:
[1]黃小蘭.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老區建設,2009(10):63-64.
[2]楊艇,夏杰會.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4(3):90-9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