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銘
摘 要: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思維訓練課強調思考習慣和思維透明化的培養途徑及其重要性,從而營造一種適用于課堂、學校和項目教學的思考氛圍。這正好和現在新課改的理念不謀而合。在小學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必須認識到小學生成長的特殊性規律。小學生認識事物和掌握事物的過程是由低到高的認識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逐步增多的過程。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對小學生的思維進行由淺入深的滲透和對學生邏輯思維進行由淺入深的訓練。
關鍵詞:自主思維;小學語文;創新能力
小學的思維形式,主要有三種,直觀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一般來說學生對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兩種思維形式比較容易產生興趣,并且運用的時候比較熟練。而對邏輯思維的印象就比較抽象,而且運用的時候不是那樣的熟練。這個主要的原因還是由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的特點決定的。思維認知的規律是由低級到高級。筆者根據思維訓練強調的觀點,結合自身近些年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經驗,對培養學生思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討。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指正與批評。
一、小學語文思維訓練的重要性
正如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思維訓練課——讓學生學會思考的20個方法》中羅恩·理查德提出的一樣,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和思維能力,它可以幫助學生有更好的課堂表現,將來也能從中受益。我們語文教學的思維訓練是十分重要的。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首先要抓好語言素質的教育,讓學生掌握好語言這一門工具。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沒了語言思維就沒有了物質依托;沒有了思維也就不存在思想的交際。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整體。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就必須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要重視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素質和語言素質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再者,與其他的學科相比,語文學科更加重視強調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因為語文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特殊的思想教化功能。教學生學習以語音為工具進行思維和思維表達是語文學科的主要功能,無論你學的是什么學科,它必須通過語言來表述和傳達,且思想情感都離不開語言的表達功能。中小學設立語文學科,學生掌握了語言這門工具,學會了用語言為工具進行思維,并且將思維情感通過語言的工具表述,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的學科,由此可見,我們的語文學科是基礎的基礎,教學生學會通過語言進行思維交流,發展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
二、如何培養自主思維能力
1.揭示課題,誘發創新意識
課題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課題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文章的中心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題目,設計揭示主旨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長春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一對蟈蟈吹牛皮》中,我是這樣揭示主旨的,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幽默,體會幽默的寓意。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激發學習欲望。所以說,善于揭示課文的主題,可以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感受幽默的寓意,培養學生實話實說、實事求是的良好品質。
2.要充分挖掘教材,讓學生敢于表達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挖掘教材,找出擴充點、疑難點、特殊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找到文章可以創新的空間,充分地利用這一點來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其次,就是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要敢于質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質疑開始的,有了疑問學生才能進一步地思考、探索。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語言文字的時候,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這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辦法,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引導作用。不應該只注重質疑的結果,也要注重質疑的過程、質量。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抓特殊性,注重學生個體的感受。如“熱”這個字,字典中強調的是相對于冷,溫度高。而學生說,熱就是夏天、開水等等。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應給予表揚和肯定。比如,在閱讀理解課文的時候,筆者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而且問為什么喜歡,再讓學生評價。這樣也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去體會情感,注重個體感受,學會自主探索。
3.強化訓練,培養創新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現代教育的需要,而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依賴于想象力的提高。教師只要在訓練中創造條件,正確引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只要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并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創新思維的良好的氣氛,提供創新思維的條件,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將水到渠成,語文的教學質量將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唐秀梅.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10).
[2]馬銳.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1(2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