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
摘 要: 當前的理想信念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他們有沒有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本研究旨在探索一些具體、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法,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滲透,發揮英語教育是人文、精神教育的特點,使高職英語教學成為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補充,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共產主義接班人。
關鍵詞: 理想信念 高職教育 英語教學
一、本研究的理論意義
理想一詞最早來源于希臘語“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自我認知和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逐步形成的對未來社會和自我發展的一種追求和向往。信念是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在一定的認知基礎上形成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的摘 要: 當前的理想信念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他們有沒有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本研究旨在探索一些具體、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法,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滲透,發揮英語教育是人文、精神教育的特點,使高職英語教學成為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補充,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共產主義接班人。
關鍵詞: 理想信念 高職教育 英語教學態度[1]。理想的選擇是堅定信念的前提,信念是理想實現的力量。理想信念具有階級性和時代性。我們當前的理想信念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他們有沒有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直接影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是今后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大重點,我們面臨著為社會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素質”不僅指有過硬的技能技術,更應該能夠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精神,能夠抵御西方不良思潮和價值觀的沖擊。理想信念的教育在高等職業教育的成敗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4年,中共中央頒布的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負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由此可見,所有教師都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高職英語課程是一門人文素質課程,是學生進入大學最先接觸到的一門課程。有別于思政課程說教式的教學方法,英語的人文社會科學性質決定了其更有利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滲透,通過語篇學習,學生加深對中西方思想、價值理念的剖析和理解,引導學生堅定社會主義立場,堅定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的決心。
二、本研究的實際意義
當前高職學生都是“90后”,他們成長的時代與之前有著鮮明的區別。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策略和模式、社會體制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世界各國間交流密切,不同的思想和價值觀沖擊著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2]。特別是網絡的發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直接沖擊著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網絡上豐富多彩的內容誘惑學生,使學生忘記精神追求和奮斗的激情,某些學生追求眼前利益、追求感官享受,淡化個人理想。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堅定社會主義信念顯得尤為重要。
就我院而言,學生生源的復雜性使得教育工作更加艱巨。隨著入學政策的多樣化,我院有統招生、提前招生、對口單招生、定向培養生等。學生的學習基礎存在較大差異,相對于本科生而言,職高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習積極主動性不高,思維方式簡單。此外,為了響應國家幫助欠發達地區培養人才的號召,我院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自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學習環境的反差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困惑。
三、本研究的突破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套既有利于高職英語教學又有利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方案。一方面從目標語篇入手,結合當前先進的英語教學理念,突破傳統的詞匯語法教學,加強語篇分析,對語篇中的理想信念等內容進行分析和提升,對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另一方面探索一些具體、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法,強化民族意識,加強正面價值觀的引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滲透。
打破人們對英語學習只是語言技術學習的定義,突破英語學習只是生詞、語法學習的看法。注重目標語篇精神性和人文性,加強語篇中理想信念的挖掘,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和共產主義理想,真正實現16號文件中提到的“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等目標。
四、教學案例
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希望英語(第二版)》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文章主題是“Going to College”《上大學》,對于剛邁進大學校門的學生而言,課文的主題正好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契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看看國外的大學生剛上大學時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會遇到哪些困惑。
在學習過程中,筆者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從語法、句法入手,為學生學習課文掃清障礙,把教學的重點落在語篇分析上。本文主要講的是大學生剛進入大學會遇到一些困難,學生為了解決困難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不恰當的措施不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使情況變得更糟糕,最后告訴讀者一些正確的解決方法。筆者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提供文章框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自主學習,列出詳細的文章大綱。(如下圖)
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的以詞匯語法學習為主、老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采取啟發式、討論式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全面而完整的理解,避免了課后只記得幾個重要單詞而忘記課文內容的尷尬局面。
最后,引出本課討論的重點:作為大學生,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該如何面對?通過討論,學生一致認為我們應該積極地面對困難,不應該退縮。通過舉例的方法讓學生說說古今中外、我們身邊哪些堅強不屈的例子。比如孔子在窮困潦倒時編寫了《春秋》。還可以推薦學生觀看尼克·胡哲的演講視頻,學習他是如何克服身體的缺陷而活得那么精彩的。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可以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生動、形象地融入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習,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結語
理想信念體現了一個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讓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首要位置。我們把理想信念的研究和高職英語教學相結合,根據高職學生和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滲透之路,發揮英語教育是人文、精神教育的特點,使高職英語教學成為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補充,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共產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段淞耀.“中國夢”視閾下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2]劉西華.“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與教育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3]劉倩.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4]龍蕓.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現[J].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5]任燕.關于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7(6).
[6]徐飛燕.大學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為例.[J].蘭州學刊,2009(S1).
本論文為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6/2017年度黨建與思政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