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向
【摘 要】新課程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是新課程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越來越注重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每個學生自覺主動地想學,要學、會學、始終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 有效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59
在新課改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教學重形式、輕實質,高投入、低產出,學生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發展的教學低效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教學的策略,更新觀念,發揮主觀能動性,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改革課堂教學評價的辦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一)以生動的實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較抽象的內容變得通俗形象
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不像語文的描述性、美術的直觀性、體育的身體參與性。各種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無味。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透發求知欲
學生的學習要有對知識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想對未知事物有所了解,是激發學習興趣的一個切入點。
二、重視先做后講
素質教育的顯著特點就是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主動地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先做后講”是讓學生先動手實踐,在做的過程中體驗與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數學知識的獲得不就是教師授予、他們簡單吸引,而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先做后講”強調了學生在做中學習,既承認模仿練習與機械記憶的技能性訓練階段,更注重了在做的過程中對數學過程的感情與體驗。“講”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教師講,給出問題,小結方法,總結步驟,揭示規律,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學生講,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或看法,這恰好是建構主義學習觀中數學知識建構過程必須經歷的。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檢查認知目標的主要手段,安排一個緊湊、短時、有效的課堂練習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有效的課堂練習還能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從而修改教學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踐表明,有效的課堂練習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必要手段。
筆者認為,第一,課堂練習時間以十五分鐘左右為宜。第二,有效的課堂練習要運用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實施分層練習。第三,有效的課堂練習可以使學生對知識形成真正的理解。第四,有效的課堂練習可以使學生對知識形成真正的理解。第四,有效的課堂練習要有時間保證,因此要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的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效用。第五,有效的課堂練習能夠促使學生自我調控。總之,有效的課堂練習是學生對數學進行有效學習的有力保證,也是課堂數學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變式演練,提高效果
初中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運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構建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不斷地經歷感知、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等過程,所以知識平臺搭建后的數學活動不能過多、過久地停留在一個層面上,應該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原則,設計梯度清晰的適度的“變式”,幫助學生形成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不同組成部分和完善知識結構。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需要我們熟練掌握,靈活運用,最終服務于新課程的數學課程目標: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從參與中得到發展,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