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耀堂
摘 要:在2期天保工程實施中,國有林場在森林撫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對天然林的撫育改變了森林的完整群落結構、年齡結構、樹種結構、使生態系統造成破壞而變得不完善,減弱了生態功能。建議:禁止對天然林進行一切人為的干擾、禁止對天然林進行撫育,生態公益林性的人工林只對密度過大的進行稀疏撫育,禁止生態人工林割灌除草撫育。避免因撫育而使天然林得到破壞。
關鍵詞:國有林場;天保工程森林;撫育;問題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78
1 存在的問題
1.1 傳統的用材林經營思想,影響了森林撫育工作
受傳統用材林經營思想的影響,只有用材林才培育目的樹種,在天然林森林撫育中把樹種分為目的樹種和輔助樹種。但天然林是千萬年長期形成的最佳、最穩定的生態群落,其有最大的相容性、共生性、相互依賴性、相互促進性、動態平衡性。其最大的特點是樹種及生物的多樣性,眾多的樹種集聚在一起,相互促進共同生長,追求的是生態功能的完善性,生態效益的最大性,目標不是培育目的樹種,不應劃分目的樹種,在生物群落相容的情況下,人為地排斥某些樹種,造成了自然樹種結構發生變化。這樣就違背了天然林的自然規律。
天然林還有個特點,就是樹木越密生長越是旺盛。天然林里面經常可以碰到一叢萌發在一起的數個樹木,個個都長成了參天大樹。有的地方很密的樹木生長在一起,確一個比一個長得高大通直,個個也都是參天大樹。過去在天然林伐區經常碰到林木密度非常大、樹木皆高大通直、個個都是參天大樹的地方,出產量很高,這片林子是公認的生長旺盛的好林子。低產林、殘敗林樹木分布都很稀疏,林分長勢也不好,這主要是人為活動量過大造成的。這就說明了天然林:“密則生長旺盛;疏則生長殘敗”。但是人工林卻是相反的,密度過大以后、造成樹勢弱,影響林木生長。受傳統用材林思想的影響,對生態公益林的天然林進行疏伐性的撫育方式。不但起不到培育作用,還對天然林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1.2 對天然林撫育后改變了森林群落結構
天然林是復層異齡林,由上層高大喬木、中層中幼齡喬木、下層幼樹和灌木、底層為草類和喬木幼樹、地表為枯枝落葉和苔蘚組成。森林撫育中的割灌除草,破壞了下層灌木、喬木幼樹和底層草類、喬木幼苗。破壞了天然林的森林群落結構、破壞了重要的2層結構,使天森林群落結構變得缺失而不完整。
1.3 對天然林撫育后改變了森林的年齡結構
天然林為復層異齡林,由幼苗、幼齡樹、中齡樹、成齡樹、老齡樹等不同年齡的樹木組成,類似人類的嬰兒、幼兒、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各個年齡階段。人類有了如此年齡結構,才得以生生不息、永遠繁衍下去。天然林有了如此年齡結構,才得以更新永續、生生不老,這就是天然林的不老性。
但在森林撫育當中,一般會讓施工人員割除幼樹、幼苗,林場保護意識強的人員會保留幼樹、不傷幼苗。但施工民工會不可避免地割除幼樹幼苗。這樣就使天然林的年齡段有了缺失,改變了天然林的年齡結構。
2 建議
2.1 對天然林禁止一切人為干擾,禁止進行森林撫育
對天然林進行撫育,使森林群落結構損失重要的2層結構,由完整變得簡單;年齡結構變得缺失而不完整,樹種結構產生一定的變化,使天然林復雜的生態系統趨于簡單,完善的生態系統變得不完善,從而減弱了天然林的生態功能。這樣對天然林撫育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會造成很大的破壞性,應明確規定禁止進行撫育,禁止一切人為干擾。
2.2 國有林場天保工程的森林撫育只對密度過大的生態人工林進行稀疏性撫育
人工林密度過大時,林分生長緩慢、樹勢弱、抗病能力減弱,容易引發病蟲害,而且容易引起自然稀疏。對其進行稀疏撫育后,人工林的密度得到降低,樹勢得到增強,生長趨于良好,抗病能力增強。這和天然林是最大的不同之處。稀疏撫育后天然鄉土樹種的喬木、灌木、草本就長出來了,人工林得到改造、形成了混交林。森林群落結構由簡單的1層變成喬、灌、草3層的完整結構,森林生態系統由不完善變得較完善,生態功能逐漸變得強大。森林的自身抗病能力增強,整體防火能力增強。
2.3 國有林場天保工程中的生態人工林撫育,應禁止割灌除草
天然林割灌除草后,森林群落結構變得更加簡單化,森林生態系統更加不完善,從而進一步降低了生態功能,減小了生態效益。應該禁止對天然林進行割灌除草撫育。
3 總結
天然林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林森林撫育的目的應是促進森林群落結構的完整,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的完善,促進生態功能進一步強大。而不是只促進目的樹種生長而排斥其它樹種,不是只促進喬木生長而割除灌木和草本。應該按著天然林的自然規律,喬木、灌木、草本共同培育。培育天然林最好的方式就是禁止天然林撫育,禁止一切人為活動,不撫育就是對天然林最好的撫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