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會
摘要:對于語文學科而言,作文一直占據著“半壁江山”,而作文也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學生之所以覺得寫作文困難,一般是因為語文基礎不夠牢靠,小學語文作文課學習不到位。筆者通過對自身的教學見聞不斷分析,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面有一定的見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該如何創(chuàng)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教學中的詞語學習、詞匯積累、古文閱讀、現代文解析都是為了給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習和積累詞匯,都是為了寫作時盡可能地使用合適的詞語;閱讀古文、現代文,是為了學習寫作技巧。但是事實上,因為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到了中學階段語文水平相應的就較低,進入大學或者是社會,這類學生的語文能力、閱讀能力包括理解能力都較常人低。本文主要總結了筆者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尤其是對作文教學有一定的感悟與見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該盡可能的做到創(chuàng)新,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激發(fā)教師的教學激情,只有實現師生互動,教學水平才可能進一步得到提升。
一、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總結
(一)詞不達意,言不由衷
所謂詞不達意和言不由衷,主要是指學生在寫作時沒有足夠的詞語可以運用,或者是運用詞語時對詞語的意思無法正確領會。比如說有的學生可能會形容某人的笑容為“含笑九泉”,這就是詞不達意、言不由衷的現象。可能學生的心中是想形容該人的笑容親切,卻因為詞匯掌握不夠,對于詞語的意思領悟不足,最終落了個笑話。如果是在小學課堂上出現這樣的錯誤,老師可以及時糾正,但如果這個錯誤等學生進入社會才犯,那么又由誰來指正呢?如果沒有人能夠幫助學生糾正這樣的錯誤,這位學生對于“含笑九泉”這一個詞語的運用就會一直錯下去,雖然是學生犯的錯,但其源頭卻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不到位。
(二)寫作套路化,無新意
寫作套路化的現象是較為普遍的,很多老師在面對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時,往往采取一個自認為聰明的辦法,即是讓學生背誦模板,在寫作時往這個模板上填入作文題的中心思想。對于初學作文的小學生而言,模仿是一個能快速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辦法,即便是一般的學生在運用了某些模板之后,寫出的作文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一味的模仿,就使得學生的思維固定在模仿其他作文這一個死角,他們難以再有其他的想法和見解。從短期來看,這個辦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這樣的辦法卻不僅沒用,反而限制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如果只是一個勁的模仿,老師的教學壓力是可以減輕不少,但是對于學生卻是百害而無一益的。
(三)教師沒有進行相關的示范
大部分老師都會不厭其煩的指導學生寫作,甚至學生運用一個成語,老師都會提出明確的意見,這樣的老師可以評價為是“盡職盡責”。但這樣的辦法也不完全可取,首先,這樣的做法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其次,這樣的做法很可能讓學生養(yǎng)成依賴思想,寫作文時總會想尋求老師或他人的幫助,對于他們獨立寫作的能力毫無幫助。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要知行合一,在教學中可以理解為言行結合,即是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指導只是一方面的內容,除了指導外還要注意做到親自示范。如果一個老師只會指導學生寫作,而自己卻寫不出一篇好的文章,那么教學也就必然存在問題,唯有言語的指導和親自寫作示范結合,學生才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一)以積累為主,讓學生有豐富的詞匯可用
針對詞不達意和言不由衷的問題,最為正確的做法就是老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或者是鼓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包括好的故事、詞語、優(yōu)美的句子。積累的主要手段是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無論是選擇怎么樣的閱讀方式都會有所收獲,也就達到了閱讀的目的。而閱讀的內容,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選擇,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知識量也比較匱乏,閱讀方向主要是各類簡單的童話小說或床邊故事;而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閱讀方向可以選擇插圖版的四大名著,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女士在初二時讀了《紅樓夢》,自以為讀得太晚,事實上,在我國很多地區(qū),高中學生讀完四大名著的都較少。
(二)拓寬閱讀量,應用更多的寫作方法,脫離既定的寫作套路
閱讀的目的主要是積累詞語、句子、寫作素材,這主要是針對學生詞不達意的問題,而在很多老師鼓勵學生模仿他人寫作,將寫作陷入套路化方面,最重要的解決辦法依舊是閱讀,而閱讀主要的內容是剖析文章,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模仿他人的作文只是模仿“形”,模仿他人的寫作技巧才是真正的模仿。以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為例,魯迅先生開篇便描寫了閏土在西瓜地里抓猹的場景,之后介紹“這少年便是閏土”,這樣的技巧可以讓讀者一下子在腦海中形成閏土的形象,值得學生去學習。拓寬閱讀量如果僅僅依靠課本上的文章,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老師鼓勵學生積極閱讀。比如學魯迅先生的《風箏》、《少年閏土》等,進一步鼓勵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文章,無論學生是否能讀懂,先囫圇多讀幾篇文章,之后閱讀量多了,之前不懂的文章自然也就能夠理解了。閱讀內容也不應該拘泥于一個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雜文、詩歌都可以涉獵。
(三)教師要做到指導與示范結合
小學階段的學生寫作離不開老師的指導,他們的知識積累少,寫作方法掌握得不夠,所以就需要老師多加指導,但如果僅僅是依靠老師的指導那也是不夠的,老師的指導永遠停留在言語層面,學生的言語理解能力高低有別,那么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就無法得到提升。所以老師除了理論指導外,還要自己寫一篇作文做示范。舉個例子,老師在講《少年閏土》時會涉及到寫作手法的分析,如果老師僅僅是講寫作手法,學生也未必能夠掌握,所以老師講了之后自己按照魯迅先生的寫作手法寫一篇短文再進行講解,學生也就更容易理解。這樣一來,老師更可以鼓勵學生也去模仿寫作技巧進行寫作,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三、總結
作文體現的不僅是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包括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一直都是教學的重點。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主要包括積累不足、教學方式死板和老師缺乏示范性,同時,針對這幾個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是對原有的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也是對當下課堂教學的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