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下,對人才的需要量越來越大,對人才培養(yǎng)也越來越看重。為此,我國對教育制度與教學模式不斷的進行改革,使人才培養(yǎng)的效率越來越高。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方面,“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正是我國教學模式不斷改革的體現(xiàn)。“學案導學”的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關愛學生的”教學理念。而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便是:有效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學案導學模式是一種能夠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的新型教學模式。本文將從學案導學模式的基本概念、“學案”編寫的策略、“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構建以及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幾個方面對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淺析,希望對以后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案導學”模式;基本概念;新課改;“學案”編寫
在數(shù)學課堂中進行“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的重心從研究教材的教法轉移到學生的學法上,使教師的角色轉變?yōu)橐龑д摺!皩W案導學”模式的應用優(yōu)點在于:一方面它符合了高中生數(shù)學學習的規(guī)律與習慣;另一方面,他能夠在數(shù)學課堂中更好地激發(fā)高中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案導學”模式中對教師“引導者”角色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對教師也提出了各種要求:要求教師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為基礎;要求教師按照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有層次的安排教學;要求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又不僅限于新課標;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潛能的挖掘,有利于常規(guī)思維局限的突破。
一、“學案導學”的基本概念
(一)“學案”與“教案”
學案與教案是不同的,“學案”是指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己找尋探究方案,學案是教案的相對概念,是在教案的基礎上提出的。提出“學案”的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由學生直接參與的學習方案。“學案”站在學生自己的角度,能夠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獲取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
(二)導學
導學是在教案和學案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在課堂上主要表現(xiàn)為“對話”,在課前指給學生設定的預習目標,在課后布置的練習作業(yè)、課后應用等。
(三)“學案導學”
在深入教材的基礎上,在符合新課改的目標要求下,對每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編訂學案。利用學案,使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內容的預習,找出不能解決和不理解的內容,然后帶著這些疑惑和問題進入課堂學習,課后要求學生針對上課內容,自己整理、歸納、復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案”的編寫
“學案”編寫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從“學會”變?yōu)椤皶W”。“學案”的編寫有三個要求。
(一)理解《新課程標準》,深入教材
為了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抓住學習重點、理解學習難點,就要求教師在編寫“學案”時,理解《新課程標準》,深入教材。在“學案”編寫過程中,學習目標的指定要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學習目標的內容應包含多種方面。
“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認為知識能力目標是比較明顯的目標,所以應該體現(xiàn)在“學案”上,需要教師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像能力目標、情感及心理培養(yǎng)等隱性的目標,就需要教師早課堂上進行引導,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使這些目標得以落實。
(二)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
只有對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有所了解才能確定對學生處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認真考慮判斷出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讓新觀念與學生現(xiàn)階段的認知結構發(fā)生相互作用。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設置章節(jié)測試題,或練習題來了解學生現(xiàn)階段的實際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
(三)研究學科的知識規(guī)律
對學科知識規(guī)律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對知識點聯(lián)系規(guī)律的研究,在“學案”編寫中,確定知識主線、學法指導線以及能力培養(yǎng)線。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認知規(guī)律,對相互之間有聯(lián)系的各種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體系整理,將知識點分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思路得以明確。
三、“學案導學模式”的建立
(一)課題中的首要部分——重難點的提出
高中數(shù)學學案的課題中要開門見山的向學生交代重難點及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明確重難點及學習目標的情況下,展開高效率的數(shù)學學習。
(二)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指教師針對學生現(xiàn)階段出現(xiàn)的不同層次問題進行科學有效的學案編制。教師提前將學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等基礎知識的了解,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內研討
課內研討是教學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解后,讓學生在課內進行研討,然后對易錯的知識通過拆解、變通后,讓學生進行二次學習,讓學生查漏補缺。最后教師通過典型例題,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具體的講解,提出相應的問題,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最后一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做課堂練習,鞏固學習知識。
(四)課后提升
一般情況下的課后提升都是以考綱知識為依據(jù)所進行的重點知識復習,這部分知識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需要遵守的原則是層次性。
四、“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
(一)精編學案,提高預習效率
高中數(shù)學導學的前提是學案,教師學案的編寫與使用都必須以教材知識為基礎,要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設計教案,設計教案還需要有彈性,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以及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以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為例,其教學目標為使學生首先了解橢圓的定義,然后列出標準方程,最后學生可以用待定系數(shù)法解決標準方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為了加快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可以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是一種比較高效的教學手段。還可以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在自己感知材料下主動對問題進行觀察和分析,自主去總結歸納結論。
(三)師生互動,引導點播
在最后,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對學案中的知識以及重難點進行回顧,對難以理解的部分進行點撥。教師對教與學的關系要有明確的認識,針對不同的疑點問題分小組討論,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適時的引導。通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習氛圍融洽。
五、結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普遍實施,教師從課堂中的主演變?yōu)閷а荩瑢W生成為了課堂上的主要演員,教師更加的深入到了學生當中。在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正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它強調了師生協(xié)同的教學原則,不僅要求教師抓好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還要求教師關注課前及課后學生的學習;要求學案上體現(xiàn)由簡到難、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的有層次的教學方案;要求改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習法方法,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思維模式不斷擴展。這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有利于學生和老師互動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隆城 中職數(shù)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J]科技導列(下旬)2016(8)
[2]馬雪萍 導學案自主探究模式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J]高中校外教育2015(11)
[3]楊毅 高中數(shù)學“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之探索與實踐[A]湖南師范大學2015(5)
[4]王化松 對當前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導學模式現(xiàn)狀的調查和思考[J]亞太教育2015(5)
鄒國強系2016年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立項課題《高中數(shù)學新課3學2釋1測模式研究》主持人,課題編號:JCJY16031523,本文是該課題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