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丙成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對于學生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如何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的問題。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要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興趣;培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成功之本,興趣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推動著學生學習的一種隱性動力。課堂45分鐘是十分寶貴的,教師要在這45分鐘內讓學生喜歡并且愛上數學這門課程也不容易。因此,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就尤為重要。
一、創設和諧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自由、寬松、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并促其主動學習的基礎,也是實現主體性參與教學的前提。在教育教學中,努力創造自由、寬松、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使學生的充分自由得到發展,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的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引導、鼓勵和督促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對學困生和潛能生更要關注,多與他們溝通,不挖苦、不歧視,用真情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減少他們因學業成績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壓力,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促其建立自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以奇激趣
授課中,我常設計新穎的過渡題,加深學生參與討論,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初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如何找中間量是個難題。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題多變的方式讓學生找方法、找規律。如:學校買了一張桌子用了27元,還買了幾張椅子,共用了30元,桌子椅子共用了多少錢?一步計算應用題是學生原有的知識,根據數量關系他們很快解答出來。接著進行變式:學校買了一張桌子27元,還買了幾把椅子,桌子椅子共用了多少錢?大家認為這題不能解答,理由是只知道桌子的價錢,椅子的價錢還不知道,當我補上了“還買了5張椅子,平均每張6元”時,大家討論開了,有的認為這道題還是不能解答,有的認為可以解答,通過與上題的比較,知道了在椅子價錢不知道的情況下,可根據已知條件先求出椅子的價錢的道理。而后再變式:學校買了一張桌子,它的價錢比椅子的價錢少3元,椅子用了30元。桌子和椅子共用了多少錢?有了剛才感知,這次討論的效果好多了,學生不僅會解答,而且能說出理由來,找中間題的難點突破了,并歸納出兩步應用題的一般規律。
三、通過實踐操作活動發展數學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的傳統習慣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學生在這樣的教師唱獨角戲的課堂上一般都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學生興趣都被壓抑著,要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條重要的途徑是根據教材內容,利用圖示、教具、學具等材料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實踐操作的意義,學會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新的學習需要,不斷地發展學習興趣。
四、設置教學懸念,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設計或制造懸念,懸念的設計,能引起學生注意,激起學生心中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和興奮狀態,從而引發學習興趣。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由我說數讓學生判斷能否被3整除(從比較小的、學生能一下判斷出來的數開始,逐漸增大,以增加學生的判斷難度,比如:12,18,30,120,231,321等),然后讓學生隨便說數(盡量大一點的數),由我來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驗證,通過驗證發現老師的判斷都是正確的,這時學生會有疑問:"老師怎么判斷的這么快?有巧辦法嗎?"學生感到迷惑不解,這樣便很自然地設置了懸念,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五、設計層次性的練習,激發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層次性、多樣化的練習,是幫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練習中要采用多樣的題型,如計算、填空、選擇、判斷等。練習形式要新穎多樣,內容要富有趣味性、挑戰性。如“我會算”“我會填”“我會選”“我會解決問題”“請你當小法官”“啄木鳥”“我來當醫生”等。練習最好圖文結合,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內容要有層次性、有坡度。既有基礎性練習,也有實踐應用性練習,還應有拓展性練習,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吃得飽”,學有所得,對數學抱有濃厚興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不斷地嘗到學習的甜頭而受到鼓舞,這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通過教學,學生不僅要掌握書本上內容,而且從課堂理論走進生活實際,拓展了課外知識,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教育體制改革后提出了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理論,倡導教育教學要盡量和學生所熟知的事物相結合。數學與現實生活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在實際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實現數學理論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具體來說就是要找準數學知識和生活兩者之間的結合點,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著手來進行數學教學。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等多個角度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境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發展小學生數學終身可持續性學習的能力,全面塑造高素質優秀的現代小學生。
參考文獻:
[1]阿不力孜·阿不都卡地爾. 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 2008(01)
[2]吳月紅. 淺談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 2009(04)
[3]黃亞建. 在快樂物理課堂中推進有效教學[J].中學物理, 2011(15)
[4]邵強. 興趣,讓數學課堂綻放精彩[J]. 新課程(小學版), 2009(02)
[5]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6]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