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佳
內容提要:春運報道在中國媒體人心目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每年春運期間,除了回家的人,最忙碌的就是這些出現在車站、機場、月臺的媒體人的身影。近年來,全國各地交通廣播依托自身收聽率、社會影響力、傳播公信力,在春運報道中起到了巨大的、積極的宣傳作用。而如何更有效的挖掘媒體潛力,發揮指引性,通過節目和互動為更多的群眾提供春運資訊和服務,將單純的媒體職能轉變、延伸、融合,卻值得我們好好地思考一番。
關鍵詞:春運;交通廣播;共享;服務;人文關懷
“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在40天左右的時間里,有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占世界人口(約70億人)的3/7,相當于全國人民進行兩次大遷移。中國春運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運輸高峰,也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1]。
圍繞“春運”這一主題進行的采訪報道,歷來被各媒體視為每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春運報道是一種周期性常規報道,由于沿襲多年逐漸形成較固定的模式。一方面,春運報道因其便于準備、容易采寫、見報率高,可以說是個“美差”;另一方面,由于同題性強,受眾司空見慣,無形中也成了“苦差”[2]。
2015年春運,貴州交通廣播與南方九省區從啟動伊始就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聯動直播,整個40天的信息共享,通過各個省區交通廣播將春運盛況忠實地記錄了下來。
2016年1月24日,為期40天的2016年春運正式啟動,而1月23日,一場號稱“霸王級”的寒潮提前降臨貴州,全省88個區縣市遭受了大范圍凝凍,為春運報道提前吹響了沖鋒號。這樣的雙重背景下,貴州交通廣播啟動了春運服務報道,并將主題確定為“平安春運,溫暖回家”。除了跟省內公路、交警、客運、航班等地建立渠道進行信息發布外,更與九省交通臺、交警及時聯動共享出行信息。當年貴州交通廣播更是擴大了協作范圍,與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海南、四川、廣東9省(區)公安交警、交通廣播一起,推出“2016春運十省聯動宣傳”。十省交廣人、交警通過路況公布共享平臺、直播連線,分享春運出行信息。
通過共享信息,貴州交通廣播獲得了海量的出行信息,用于服務百姓,根據統計整個春運期間,貴州交通廣播共發布5萬多條信息,全面及時的報道了貴州及相鄰省市區交通、航空、鐵路、客運等方面的出行信息,并為往返貴州的旅客及聽眾提供了詳盡的出行指南。
2017年2月13日,春運啟動如期到來。從2015年至今,貴州交通廣播與廣東、廣西、湖南等九省市區交通廣播和交警共同搭建的春運服務聯盟至今已經運行三年,輻射范圍也擴張到了十一個省市區。在2017年春運期間,十一省市區交管部門和交通廣播保持勤務聯動,第一時間向聽眾和網友播報十一省市區境內主要高速公路、國道路況信息及針對性安全提示;針對交通擁堵、惡劣天氣、突發事故等緊急情況,交通廣播聯動交警第一時間發布應急疏導措施。與此同時,十一省市區交通廣播電臺利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交通信息聯動互通。聽眾和網友可以通過交警、交通臺公眾微信、手機APP等新媒體手段,第一時間掌控十一省市區出行動態信息。
同時,在2017年春運期間,貴州交通廣播將聯合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平臺,一方面,利用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平臺的優勢——路網中心通過視頻監控、外巡單位路巡等途徑采集的信息,及時發現影響道路正常通行的異常狀況及安全隱患,并通過路況編輯把各類信息整合發布,提示有出行需求的聽眾。另一方面,貴州交通廣播也將把聽眾回饋的信息返回給12328進行核實。同時通報救援部門和交管部門,及時對道路進行救援和清理,并跟進信息處理。
縱覽2015至2017年貴州交通廣播在春運期間開展的的各項信息工作,我們不難發現,媒體職能之所以從報道轉變為服務,除了媒體自身發展融合的需求,其中媒體使命感和“人文關懷”的因素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著名新聞人普利策說:“假如國家是一條船,新聞記者就是站在船上的眺望者,他要注意來往的船只,注視在地平線上出現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小事”。所以新聞人有著對社會和人類發展的使命感,今天的真實見證和記錄,就是以后我們的最具有真實性考證的歷史。正是因為這樣的使命感,一群新聞人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著,尋求和挖掘最真實的事件。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人文關懷也作為一種職業態度越來越受到重視。
而在近些年來,“人文關懷”在幾乎每個行業都被提及,因為這是一個正在發展的社會,以人為本是這個社會的價值趨向。馬克思主義哲學上講:所謂的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記者深入社會,用自身的“人文關懷”帶給這個社會以正能量。
著名記者白巖松在《我們生存在什么樣的時代》里面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平民的時代而不是一個英雄的時代”。他從現實意義上否定了“呼喚英雄”的泡沫理想。所以對于每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需要的是一個平視的視線而不是一個仰視的視角,平民化的浪潮讓新聞人無法置身事外,應該怎樣選擇自己的視角?白巖松認為,面對的巨大群體不是英雄而是平民,英雄需要敬仰,而平民需要的是關懷,人文性的關懷。新聞記者的平視意味著要開始學會尊重每一個人,要學會以人為本,學會對新聞中的人報以人文關懷。這是歷史不可逆轉的潮流,在平民化的時代中,記者是平民的代言人。
正是基于這樣的因素,媒體在春運這樣的國家大事中所承擔的責任也必將繼續深化功能,完成服務的使命,服務于平民,服務于民心,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世界最大的周期性運輸高峰——中國春運.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數據庫發布,紀錄編號:Z-01010-0912-01.
[2]許向東.春運報道的傳承與拓展[J].中國記者,2010(3):89-89.
[3]白巖松.我們生活在什么樣的時代——試論主持人的生存背景[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1998(5):11-17.
(作者單位:貴州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