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目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導學案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導學案,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下面就利用導學案,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談點體會.
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導學案的必要性
為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導學案,并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組織學生自學的引導者,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討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判斷自己的觀點,用自己的思維模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有序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導學案的方法
1.設置導學案經典數學案例.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典型案例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高中數學課本的精華所在.在導學案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意識到典型案例便是導學案的切入點,設置典型案例,幫助學生學習基本知識,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在講“函數圖象變化規律”時,教師可以比較y=(x-1)2函數圖象與y=|x-1|2-1函數圖象(圖略),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和討論函數圖象,從而得到函數y=(x-1)2與函數y=|x-1|2-1的圖象在x≥1時,y值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在x≤1時,y值隨著x的增大而減小的結論.所以,在定義域上,這兩個函數并不是增函數.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一些增函數知識,也能讓學生在總結圖象規律中拓展自身思維,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函數知識.
2.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在導學案教學中,既需要設計知識點,也需要設計教學環境.高中生面臨著繁重的學業壓力,而數學知識隨著年級的增加而越來越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營造和諧的、良好的教學環境.在與學生交流和溝通中,教師應以平和友好的心態與學生交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覺到親切感,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身看法,進而主動學習數學.例如,在講“平面向量”時,學生肯定會疑惑為什么學習平面向量.為了解開學生的疑惑,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一幅地圖,讓學生標記地圖上的一些物體,在標記中學生就會發現只存在構建起來的平面坐標,之后使用平面向量進行表示,才能指出物體的所在位置.再遇到這樣的題目,學生也能主動建立平面坐標.又如,在講“等差數列”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強化課堂的豐富性和有趣性,使學生體會到等差數列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從而在生活中遇到類似問題能夠完善解決.
3.注重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在導學案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分配課堂時間,確保基本教學內容應有充足時間進行講解,還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時間,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促使學生學到更多知識.特別是要鼓勵學生積極解決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給其他人講解知識時,也是自身在鞏固知識,同時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安排課堂時間時還要留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讓學生養成質疑問題的習慣.若是課堂時間不夠,教師可以在課后時間與學生積極交流,也可以在網上與學生交流問題,隨時隨地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例如,在講“導數與其應用”時,學生一開始不理解函數的求導,也不理解為什么要求導函數.教師應控制好課堂時間,留一些課堂時間讓學生講出自身有疑問的問題,教師與其他學生共同解決學生有疑問的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另外,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數學水平,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水平相當的數學學習小組,小組內成員共同探討和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促使小組成員學習水平的共同提高.
4.集體編寫導學案.在設計導學案時,不能只限制在課本知識中,應該從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中,做到以學生為主,編寫學生可以明確掌握的導學案內容.比如,高中所有數學教師可以組織起一個備課小組,明確規定出備課內容,結合具體內容確定教學大綱.依據教學大綱中的內容,備課教師結合每個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采用與之相符的教學手段,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運用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數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導學案充分發揮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導學案,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