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軍
摘 要: 在文化自信的視域下探析城市文化建設新思路,一是要堅定文化自信開發文化資源,確保城市文化特色品牌擁有深厚資源優勢。二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大力促進新媒體經濟,積極推進文化產業的融合式創新發展。三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發展現代融媒體傳播體系,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提高城市文化建設感染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四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主動性,促進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城市文化建設。
關鍵詞: 文化自信 城市文化建設 時代背景 新思路
城市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鮮明標志,城市文化建設是城市現代化進程的高級階段。在文化強省、文化強市的大背景下,城市發展必須堅持文化自信為根本,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建設水平,關鍵是要在文化自信的視域下探析城市文化建設的新思路。
一、文化自信與城市文化建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國家和民族繁榮昌盛的重要支撐和基本內容,如果沒有文化的發展,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富強、民族興盛。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不畏艱難險阻,在文明發展歷時五千多年的過程中共同創造了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和支撐著中國社會持續不斷發展,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人類文明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文化自信,通俗地講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政黨的自身文化價值觀,就是充分肯定和積極實施自己的文化理念,并對其文化活力保持堅定不移的信心。回顧文化自信在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發展歷程,早在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就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就是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十八大報告明確強調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也多次提到文化自信,表達出他對文化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看法。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習近平針對文化自信還特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3]。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提出三個自信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這充分證明文化自信視域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注。
我們不僅有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而且有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都是在中華五千多年歷史進程中乃至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誕生的。這種在優良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夯實了文化建設的基礎,增強了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也對我們的文化自信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著力點和落腳點還是城市文化建設,在文化強省、文化強市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堅持把堅定文化自信作為根本指針,注重充分的文化建設理論研究,腳踏實地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建設水平。城市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獨特標志。 城市的出現、興起和發展,是人類歷史進程發展的必然產物,從解決一般生產生存問題的初級階段到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職能兼具的高級階段,再到現代社會更多地指向發展文化城市。
打造文化城市離不開城市文化建設。城市文化建設是在城市發展進程中,繼生產建設、公共設施建設之后的更高階段。城市文化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是城市的內在靈魂。城市文化建設既有“硬件建設”——打造城市形態、形成文化產品及提供文化服務等,又有“軟件建設”——塑造城市精神核心、社會價值觀、行為方式及生活習慣等。城市文化建設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如實反映城市發展歷史、保存城市發展記憶、清晰城市發展定位、形成城市發展品質、展示城市風貌、凝聚城市精神、支撐城市持久健康發展等諸多方面。
城市文化建設更需要堅定的文化自信。每座城市都有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保持本色、吸取精華,形成獨具特色的具有地方區域文化。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有勇氣承擔責任,才有勇氣面對矛盾,才會有開拓創新的活力。當今時代城市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基本出發點,改革創新真抓實干,努力走出一條獨具發展特色的城市文化建設新路子,不斷提升城市軟實力,造就一座座特色城市。
二、堅定文化自信,深刻認識當前城市文化建設所處的時代背景
縱觀世界格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發展成果有目共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承載了無數中華兒女的一個個幸福夢想,全面建成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將惠及十三億多人民,不僅要過上殷實富足、保質保量的物質生活,而且要享受到健康快樂、豐富多彩的高品質文化生活。時隔37年,2015年12月中國再次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強調指出城市發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輪驅動。可見在城市發展的健康可持續進程中,文化地位至關重要,城市發展離不開城市文化建設。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已經到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新媒體時代是繼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之后開發、發展起來的新媒體形式,主要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網絡、互聯網、衛星頻道等方式,在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設備上,為廣大用戶提供信息共享、娛樂服務的媒體形式和傳播形態。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權威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10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56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4]。網上支付、線上理財、 在線教育、在線政務服務等發展迅速,互聯網的普遍應用將帶動一系列公共服務行業的發展,這會在諸多層面上影響城市文化建設的發展與提升。
微信、博客、網絡社區論壇等都是新媒體的主要形式,它們真正實現跨地域、跨時空、跨文化的融合,為城市文化的傳播開辟新途徑,為促進城市文化建設的發展與壯大打開新思路。新媒體時代擁有多元化的傳播內容、復合型的傳播途徑、虛擬性的傳播過程、交互式的傳播方式、娛樂化的傳播環境等多方面特點 [5]。新媒體極大豐富了城市文化宣傳的載體,有效拓展了城市文化宣傳的廣闊空間,著實提高了城市文化宣傳普及水平。
三、堅定文化自信,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探索城市文化建設新思路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必須重新審視城市文資源,分析本城市的獨特優勢,堅定文化自信抓住時代發展的大好機遇,應對發展過程中的諸多挑戰,積極探索城市文化建設的新思路。
(一)堅定文化自信開發文化資源,確保城市文化特色品牌擁有深厚資源優勢。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資源,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成為城市發展的獨特優勢,這增強了城市文化建設的自信力。只有當城市文化建設出現高度重復的時候,我們才真正意識到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核心所在。讓我們更有理由堅信只有保存和弘揚城市文化的本色,才能彰顯出這座城市應有的特色和品質,加強城市文化資源保護勢在必行。城市文化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和保護對城市文化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文化資源得到充分挖掘及保護,城市文化建設就會順利推進下去。相反,資源利用不足、保護不夠,城市文化建設將受到制約。由此可見,有效開發、利用并保護現有的城市文化資源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文化資源的挖掘和開發有利于迅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形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品牌。要實現城市文化建設各具特色的目標,使每座城市都各有特質與眾不同,提升城市文化建設水平,務必要堅持著眼城市文化的整體發展規劃,統籌開發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資源的豐富內涵并加以充分利用。此外,還要靈活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彰顯城市特色為出發點,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和諧持續、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融入文化名城規劃的全過程,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融古城文化、曲藝文化、山水文化、體育文化、旅游文化、節慶民俗文化等于一體并行發展,為打造特色品牌的文化城市提供資源保證。
(二)堅定文化自信大力促進新媒體經濟,積極推進文化產業的融合式創新發展。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經濟文化化與文化經濟化交叉融合,新媒體經濟在這些融合產業中異軍突起。新媒體經濟是一種基于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基礎,以多媒體作為信息的呈現形式,具有全天候和全覆蓋性的特征的綜合經濟模式。新媒體經濟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高科技文化的強有力支撐是高科技。它與不同行業的經營特色相適應,實現產業間的互促互進,顯示出信息經濟、體驗經濟的獨特優勢,創新快速、高附加值、高勞動生產率,以及低耗材、低能耗、低碳環保等鮮明特色。新媒體經濟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成為城市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戰略重點,必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的堅強自信力。
堅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動新媒體經濟發展,積極發展新媒體網絡,促進傳統媒體新媒體化,支持和發展一批新媒體產業,既要培育一批代表性強、影響力大的骨干文化企業,又要支持中小微文化企業蓬勃發展,有效發揮支撐和示范作用,提高文化企業自主經營、自我創新水平。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等優勢新媒體產業,推動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影電視、網絡文化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從而使新媒體行業擁有明確的市場地位。立足城市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鼓勵利用資本要素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進行兼并或重組,推進文化科技產業協同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新媒體經濟,推進文化產業的融合式創新發展。
(三)堅定文化自信發展現代融媒體傳播體系,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提高城市文化建設感染力、凝聚力和影響力。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迅猛崛起。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城市文化建設必須加快利用先進技術,建設現代通信系統,發揮其快速傳輸、廣泛覆蓋的功能。政府部門必須及時推動有線電視網絡的融合,推進電信網絡、廣電網絡、互聯網三網融合建成新型城市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統一整合新媒體功能形成控制綜合平臺,實現各大網絡交互操作、有序運行。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深化治理網絡空間,嚴厲打擊各種網絡詐騙、網絡竊密、捏造謠言、傳播淫穢內容等違法犯罪活動,堅持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相結合,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為了提高城市文化建設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借助現代融媒體傳播體系,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活生命力,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創新城市文化傳播模式,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等方面的共享。建立城市文化交流機制,整合社會資源搭建國內和國際兩個平臺,鼓勵、支持、引導海外僑胞積極參與國內、國際城市文化交流活動,通過一系列締結姊妹城市(友好城市)、定期學術論壇、青少年夏令營等活動,積極吸收和學習國內外城市文化建設和發展的杰出成就。因此,我們要著力發展現代融媒體傳播體系,著眼于未來城市的發展,建立健全網上網下一體化體制,促進城市文化走出城市、走出省域、走出國門,積極完善城市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城市特色文化在世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城市文化建設感染力、凝聚力和影響力。
(四)堅定文化自信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主動性,促進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城市文化建設。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城市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還是人民群眾,這也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又一堅定自信力。從傳統媒體時代到新媒體時代,民眾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根據自己的喜好、需要進行選擇的發布者或傳播者,從而極大地提高民眾全過程參與城市文化建設的可能性。大力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社科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各種重大節慶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為依托,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廣大民眾都成為城市文化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