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蘭花
摘要:目的 探討集束化護理對骨折術后臥床患者自我效能及腹脹便秘的影響。方法 將86例骨折術后臥床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3),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集束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腹脹便秘的發生狀況。結果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為(67.08±16.2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4.37±15.15)(P<0.05)。觀察組的腹脹和便秘發生率為20.93%和25.58%,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1.16%和55.81%(P<0.05)。結論 集束化護理能顯著提高骨折術后臥床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減少腹脹和便秘的發生,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集束化;骨折術后;臥床;自我效能;腹脹;便秘
集束化護理(cluster based care)是美國健康研究所在循證醫學和循證護理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一種護理理念,是指一組由3~6個元素組成的護理干預措施,每個元素都經臨床證實能提高患者結局,它們的共同實施比單獨執行更能提高患者結局,該護理模式已在國外普遍應用,而國內應用最多的是ICU病房作為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一種護理措施[1-2]。近年來,國內學者也探索性地將集束化護理應用其他疾病護理實踐中,自2016年1月我院骨科對骨折術后臥床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旨在探討該護理模式對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腹脹便秘發生率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6例骨折術后臥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臥床時間均>5 d。男51例,女35例,年齡19~73歲,平均(41.37±12.05)歲;頸椎骨折7例,胸腰椎骨折21例,股骨干骨折19例,股骨粗隆骨折17例,骨盆骨折7例,脛腓骨骨折15例。所有患者既往均無腹脹便秘病史及胃腸道器質性病變,脊柱骨折患者無脊髓損傷,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部位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對于腹脹患者給予肛門排氣,嚴重者需禁食水、胃腸減壓;便秘患者遵醫囑給予口服果導片、番瀉葉等緩瀉劑,或采用開塞露塞肛及灌腸等方法解除便秘。
1.2.2觀察組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在循證護理的基礎上,分析影響骨折術后臥床患者腹脹便秘的相關因素,結合臨床經驗構建集束化護理方案,具體措施如下:
1.2.2.1增強自我效能干預 ①與患者共同制定階段性目標,達不到時與其共同探討原因和完成目標的方法;②采用發放健康手冊及播放多媒體等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腹脹便秘教育,使其掌握正確的自我護理技能;③讓已恢復的患者向新患者訴說自己的康復經歷和經驗體會,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④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消除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給予患者關心、支持和鼓勵。
1.2.2.2在常規飲食指導基礎上,指導患者每日晨起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或淡鹽水,促進胃腸蠕動。
1.2.2.3訓練排便肌肉 要求患者每日晨起進行腹式深呼吸、縮肛訓練及收縮腹肌訓練,10 min/次。
1.2.2.4誘導排便 早餐后30~45 min,囑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臥位,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腹部,力度適宜,逐漸由輕至重,5~10 min/次,然后進行肛診,食指在直腸壁順時針旋轉,15~20 s/次,重復3~5次,刺激直腸引發排便反射,以幫助患者建立規律的定時排便習慣,如無效或排便不徹底可行手指輔助排便。
1.2.2.5于雙側足三里穴注入維生素B1,每側50 mg,2 次/d,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
1.3觀察指標 采用“自我效能健康行為能力量表”,以5級評分法(0~4分)從26個條目評價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得分越高提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3]。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自我效能水平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較護理干預前顯著升高(P<0.05),而對照組護理干預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腹脹和便秘發生率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腹脹和便秘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腹脹便秘是術后患者的常見并發癥,骨折術后臥床患者腹脹和便秘的發生率達40%~88%和70%~80%[4]。腹脹和便秘能削弱胃腸道的屏障能力,導致營養狀況較差,而且還能引起頭暈頭痛、周身不適、煩躁、失眠等癥狀,影響了切口和骨折的愈合,導致術后的生活質量下降[5]。導致術后腹脹便秘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生理結構、手術時因牽拉刺激、麻醉及鎮靜止痛藥等、心理應激、術后飲食不合理、長期臥床活動量減少及不習慣床上排便等因素。
自我效能是影響自我管理的最重要因素,而自我效能能有效激發創傷性患者的自我照顧動機,減少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而改善其心理狀態,使患者更加努力完成醫護人員的指導和制定的目標[6],因此,增加骨折術后臥床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有助于減少心理應激、術后飲食不合理、長期臥床活動量減少及不習慣床上排便等因素對腹脹便秘的影響,降低腹脹便秘的發生率。集束化護理措施是根據文獻研究結果和臨床護理經驗,將各項改善腸道功能障礙的方法整合為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護理干預效應[3]。
本研究將增強自我效能、心理護理、健康宣教、飲食指導、腹部按摩、誘導排便及足三里穴注入維生素B1等多種護理干預方法整合成一套集束化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由護理干預前的(54.37±15.15)分升高至(67.08±16.24)分,而且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5.84±15.62,觀察組患者的腹脹和便秘發生率為20.93%和25.58%,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1.16%和55.81%,與文獻報道相符[3,5-6],說明集束化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傳統常規護理。
綜上所述,對骨折術后臥床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能顯著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減少術后腹脹和便秘的發生,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杰.集束化護理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4,12(19):1744-1746.
[2]郭曉敏,張春苗,劉陽,等.集束化護理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5,29(2):647-648.
[3]鄧三于,常彩云.護理干預對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2):231-233.
[4]鄧偉源.脊柱手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期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8):88-89.
[5]舒紅文,林莉,雷麗娟,等.集束化護理預防骨科臥床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3,24(11):1706-1708.
[6]周燕梅.集束化護理在胸腰椎骨折術患者腹脹便秘中的臨床應用[D].湖南:南華大學,2014. 編輯/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