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垚+魏晉+郜麗娟+何靜
摘 要:“項目驅動型”班級文化建設是基于目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fā)展形勢下,是輔導員探索班級文化建設的有益嘗試,教練技術的引入可以凸顯和強化輔導員工作的思政教育職能。該文基于教練技術重塑“項目驅動型”特色班級文化,明晰其在“項目驅動型”特色班級文化中的應用原則,充分利用輔導員的工作陣地,形成網絡化、項目化的“教練技術”平臺,在教練技術的應用中貫穿“厚德精技、砥礪知行”的工程師文化內涵,形成班級精神文化內核,全面建設“項目驅動型”特色班級文化,有效凸顯和強化了輔導員工作對于班級文化建設的導向作用。
關鍵詞:教練技術 項目驅動型 班級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b)-0151-02
“項目驅動型”班級文化建設是依托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由興趣驅動形成的“項目單元”(包括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文化社團等)展開[1],從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三個維度整合輔導員工作項目,盡管“項目單元”符合學生自身興趣,具有朋輩群體監(jiān)督、專業(yè)老師引入等優(yōu)勢,但由于輔導員自身往往并不具備學生專業(yè)學科背景,導致一定程度上輔導員思政教育職能的弱化,因此,圍繞“項目單元”引入合適的教育方法,以凸顯和強化輔導員工作對于班級文化建設的導向作用勢在必行。教練技術已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被廣泛引入,輔導員自我轉換為教練式的輔導角色,運用教練技術提高溝通能力,更好了解學生思想狀況變化、引導學生思考。
該文依托項目運行的實際需求充分利用教練技術原理,發(fā)揮職業(yè)優(yōu)勢,將各類問題(時間管理、學業(yè)困難、職業(yè)導航等)通過教練技術的應用,將“給答案”轉變?yōu)椤凹ぐl(fā)思考”,實現輔導員從“權威”到“協作者”的角色轉變,打造適于高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班級文化。
1 教練技術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研究現狀
教練技術起源于體育界,教練技術的核心內容[2]是教練以中立者的身份,通過一系列有策略性、方向性的實施過程完善被教練者心智模式,來幫助其不斷突破思維,提升工作效率的一種新興管理技術。隨后其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導技術,被運用到企業(yè)管理等諸多領域,尤其是在教育界受到廣泛關注,教練技術的優(yōu)點是引導學生自我負責,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動力,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3],已廣泛運用于學生的思想教育[4,5]、心理輔導工作[2,6]、生涯規(guī)劃教育[7,8]當中。
很多大學生存在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自我認知、環(huán)境適應、自我能力提升,職業(yè)生涯管理規(guī)劃等方面容易迷茫,從而缺乏行動的目標和動力,而教練技術倡導無論困難有多大,都要邁出嘗試的第一步,在行動中獲取力量。而且通過一系列有策略的干預行為,幫助大學生厘清自己的狀態(tài),調整好心態(tài),通過不斷挖掘潛能,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來達到目標。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教練技術是幫助和推動其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技術;對于輔導員來說,教練技術可以有效避免在工作開展中與學生可能發(fā)生的對立情緒,形成良好的輔導員與學生間的互動生態(tài)。
2 教練技術在“項目驅動型”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實踐
2.1 基于教練技術重塑“項目驅動型”特色班級文化
首先需要依托班級已有的各類“單元項目”打造特色制度文化,包括大學生文體興趣小組、社會實踐項目、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等,為教練技術的應用提供平臺;同時,建立班級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職(學)業(yè)生涯規(guī)劃檔案”“半月記”項目記錄冊、易班網絡平臺等;并且在教練技術的應用中貫穿“厚德精技、砥礪知行”的工程師文化內涵,形成班級精神文化內核,全面建設“項目驅動型”特色班級文化,凸顯和強化輔導員工作對于班級文化建設的導向作用。
2.2 教練技術在“項目驅動型”特色班級文化中的應用原則
經典的教練技術有五大核心原則[9],將其引入“項目單元”可以解讀為:第一,對每個學生項目的開展都持尊重態(tài)度,承認學生共同關注同一課題都有其深層次的原因;第二,每個學生項目都有選擇方向、決策的權利;第三,相信學生擁有依托項目小組自我提升的一定資源和能力;第四,項目小組的集體行為及決定背后都有積極的因素在里面,不能消極看待問題。第五,引導小組同學,讓他們明白改變也是不可避免的,對任何人和任何情況抱有樂觀和希望的態(tài)度。從以上原則分析,教練技術在“項目驅動型”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中最核心的原則就是強調對學生通過項目小組提升自我的完全信任和接納,這也應當貫穿教練技術應用的始終,決定了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輔導員與學生的所有互動過程,是所有技術、工具的出發(fā)點。
2.3 充分利用輔導員的工作陣地,形成網絡化、項目化的“教練技術”平臺
輔導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對于教練技術的引入,尤其是對于高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的以“單元項目”為特征的班集體,一定要避免陷入“只顧技術,忘掉本職”的工作習慣,所以在實踐中,需要充分依托輔導員工作陣地:一方面,打造主體間性視域下的特色班會,通過體系化的班會課程設計,形成班級良好學風養(yǎng)成的常態(tài)化機制,有針對性解決在校大學生各階段的問題(時間管理、學業(yè)困難、職業(yè)導航等),發(fā)揮朋輩教育優(yōu)勢;根據每年各類項目申報、結題答辯,形成教練技術應用的工作契機;依托易班網絡,打造“輔導員-學生”的網絡交互文化載體。
另一方面,要建立教練技術應用的多維度反饋機制,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工程創(chuàng)新學院為例:(1)自我反饋,通過建立的“職(學)業(yè)生涯規(guī)劃檔案”、開學第一課等活動,形成學生的自我反饋;(2)項目反饋,主要依托前期工作中建立的半月一次的項目記錄冊,強化的朋輩教育的功能;(3)輔導員工作反饋,利用輔導員獨特的工作優(yōu)勢,通過宿舍巡視、成績監(jiān)控、日常交流等驅動主動獲得學生反饋,最終將三方面反饋獲得的信息,靈活指導教練技術在“項目驅動型”特色班級文化中的應用。
3 結語
“項目驅動型”班級文化建設是基于目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fā)展形勢下,輔導員班級文化建設的有益嘗試,通過教練技術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項目化”、學徒式教育帶來的輔導員思政教育職能弱化問題,但是,教練技術作為一種管理方式、策略并不能涵蓋輔導員工作情境的多樣性,因此,在利用教練技術強化思政教育職能的同時,仍然需要進一步明晰、整合輔導員工作情境,以真正助力輔導員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梁垚,魏晉,姚瑤,等.應用型人才閑暇時間管理能力的“項目驅動型”培養(yǎng)策略[J].科技資訊,2015,13(1):133.
[2] 于榮霞,趙平,陶慶宇.教練技術在高校輔導員談心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5(18):196.
[3] 韓威,鄧宇.教練技術在高校輔導員職業(yè)指導工作中的應用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理論版,2014(11):8-12.
[4] 李麗,張懷強.教練技術在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思考[J]. 高教學刊,2015(22):41-42.
[5] 王富強,李欽紅,安肖婷.教練技術應用于德育理念的必要性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6):64-65.
[6] 鄭雪.芻議心理教練技術在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J].亞太教育,2015(30):255-256.
[7] 蔣茜.運用教練技術優(yōu)化高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初探[J]. 課程教育研究,2016(19):1,2.
[8] 曾繼平,林輝春.論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指導中運用教練技術的問題意識[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理論版,2016(7):45-49.
[9] 丁磊.教練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學周刊, 2015(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