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娜
摘 要: 長久以來,由于社會、歷史及生理等方面因素,女性和男性語言在語音、詞匯及句法結構等方面均表現出一定規律性的差異。較之男性,女性更多地使用恭維語言、委婉語、標準語等。女性語言的特點,正是由于由來已久的性別歧視現象所致。本文圍繞英語語言中女性語言加以論述,從其特點出發,揭示其中的性別歧視現象。
關鍵詞: 英語 女性語言 特點 語音語調
作為文化的載體,語言承載著交際功能,同時語言的使用必然反映著社會觀念、風俗。由于男女的性別差異,傳統觀念、社會因素等影響,男女語言文化呈現出一定差異。在日常生活中,以何種方式進行表達為主流社會文化所決定。本文試圖分析英語中的女性語言特點,借以透析英語中的性別歧視現象。
一、英語中女性語言的特點
(一)語音特點
較之男性,女性語音往往更為標準和規范,在相同的年齡、階層、地位及相類的教育背景下,女性通常能夠比男性有更為準確的發音標準和規范。女性使用語言時,相較男性會更加注重語言的正規性,研究表明,女性說話時語言的發音標準率要明顯高于男性。例如美國英語的元音中,r的發音有一定的特色,女性比男性在該發音中標準率更高。女性在說話時的語調更青睞用聲調,充分利用語調的變化來表達自身的情感。研究者們通過對以往的語言材料分析,發現女性在生活中喜歡用疑問句的形式進行表達,通過疑問句的表達方式,可以體現出女性禮貌和更加溫柔的一面,同時表現出女性在生活中缺乏自信、優柔寡斷的特點。這一現象的出現,與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有著較大的聯系。通常情況下,社會依然是男性掌權的社會。例如同樣使用“——May I come in?——Yes,please!”這一表達,女性在表達時、在說請時,更喜歡用升調,從而表現出女性客氣和溫柔的一面。
(二)詞匯特點
1.多用恭維語
長久以來的觀念所致,女性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不少女性自視如此,因此,不乏女性有較強的依賴性。在交際過程中,女性會更多地采用恭維語維系關系和討好對方,甚至使用那些有較強感性色彩的形容詞進行贊同和評價,以贊嘆、驚訝的語氣附和對方。
2.多用閃避詞和委婉語
在日常交談中,女性對閃避語的應用也較為常見,如I guess,I think等,尤其是在涉及令人不悅的表達時,以閃避語進行模糊表達而避開正面回答,以此表達模棱兩可的意思,包含著試探、遲疑的意味,這也是長久以來歧視觀念所致的女性普遍心理。
(三)句法特點
在句法結構上,女性語言同樣與男性存在差別,前者的句法結構更為嚴謹。通常而言,女性更多地使用標準句法形式,而疑問句的附加也體現出征詢的心理狀況,語言委婉而不具有攻擊性。
1.多用虛擬語氣句
知曉自身地位上的從屬性質,相當一部分的女性在談過程中均會刻意回避直接命令的方式,而更多地選用婉轉的虛擬語氣詞。她們更多地回避直接命令,如在需要別人幫忙拿東西的時候,她們在女性的潛意識中,也認同女性的附屬地位,因此在交談時,一般會規避命令或請求的語氣,使用更加恭敬和委婉的表達方式。請求別人幫忙帶東西,會用Could開頭的句子,請求別人幫助時也會詢問對方的意見的語氣,同時說出自身想法的表達方式。
2.多用反義疑問句
女性在表達自身想法時,一般會采用委婉的方式。在陳述一件事情時,會在后面采用附加反義疑問句的形式,達到禮貌、客氣的目的。男性在表達你可以這樣做時,會直接說:You can do it.女性則會在后面加上一句詢問的話。當稱贊他人時,女性與男性的表達也有區別,例如“Hes a nice guy,isnt he?”,類似這些表達的運用,都表現出女性不自信、不敢直接表達自身意見的性格特色。
每一種語言都是在獨特的文化背景中產生,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日常交際中,會不同程度地受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影響。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體現于英語語言中則呈現出女性語言的多種特點,也體現出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和男性主權的特點。
二、英語中女性語言的性別歧視
以上敘述了婦女語言表達的特點,從中可以看出婦女的地位屬于附屬地位。《圣經》如是說,亞當用一條肋骨即衍生出夏娃,夏娃是由亞當身上的骨肉而成的,因此稱為woman。婦女附屬地位,歷時已久,表現在各個方面,亦包括語言中的女性性別歧視。下面詳述女性語言的性別歧視:
(一)人際稱謂
1.姓名稱謂
姓名稱謂,這是最典型的女性歧視語言。在西方諸多國家,婚前隨父親姓氏,婚后更改為丈夫姓氏。西方婚禮上,牧師宣讀 “I 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新郎新娘步入教堂。由此句話可以看出,“man and wife”男子依舊是man,而女子則變成了wife,這種現象在女權主義者和職業婦女中亦是如此。所謂改名,不論怎么更改,都是要么隨父親姓,要么隨丈夫姓。婚后從丈夫姓氏,將丈夫的姓氏冠于前,意味著婚后婦女是作為丈夫的私有財產而存在的,所有權是丈夫,因此是和丈夫不平等的。
2.親昵稱謂
親昵稱謂主要體現在上下級關系上。西方,男性的上級可以以親昵稱謂稱呼其女性下屬,表示互相之間的親密友好關系, 常見的親昵稱謂有girlie,sweetie等。這些親昵稱謂適用于男性上級稱呼女性下屬,或者陌生男士對女子的稱呼,反過來則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見,在英美這些西方發達國家,女性社會地位遠遠低于男性,受到的尊重遠比男性少。
(二)男性詞泛化
在英語中,有時男性詞可以泛指人類,包括男女兩性。例如man/mankind,salesman等。寫信給他人時,在不知對方性別的情況下,使用的是Dear Sir的尊稱,不會使用Madam。這些小細節,都體現出男性的主權地位。
(三)語言非對稱
英語中的構詞法同樣體現著性別歧視。倘若表達較高職位及受人尊敬的職業,英語中,許多指女性的詞語都是在男性的基礎詞上加前綴,例如female等,形成復合詞。當職位較低時,則女性詞作為基礎詞,前綴則變為male或者man,才指男性。如 male nurse,man secretary 。這些非對稱特點無不體現著性別歧視,人們認為較好的職業僅有男性有資格從事。
三、避免性別歧視語的方法
(一)避免使用有意貶低、輕視女性的詞語
在表達時,對女性不稱其為the distaff(母系)或the second sex,對妻子的稱呼表達為the little woman(小婦人)等類似的表達方式。
(二)慎用含有 man( men) 的詞或短語
當這些詞匯、短語所指無法確定為男性,或包含兩種性別,一般可用下述短語、詞替代。
如Manmade(人造的)→synthetic artificial
Man(人)→human being, human person, individual
Manpower(人力)→workforces, staff, personnel, labour
四、結語
英語女性語言的特點是由于長久有起來的傳統觀念影響及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所致。究其根源,其出乎天然的弱勢心理、生理因素及社會分工的反差造成了現如今的局面。英語語言的表達,說明人們對性別的歧視已經有較長的歷史。隨著社會經濟和文明的不斷發展,語言中的性別差異將逐漸縮小。然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語言中體現出的對性別的歧視,問題并非語言本身,而是人們固有的思維方式所致。在現實生活中,只要男女在地位、權利方面存在歧視,語言中對性別的歧視便會一直存在。
參考文獻:
[1]吳倩倩.英語語言中女性地位體現及語言特點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7):254-256.
[2]張潔.英語女性語言的特征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S3):194-195.
[3]劉甜.英語性別歧視現象分析[D].荊州:長江大學,2013.
[4]戴佳穎.女性社會角色對英語語言使用所產生的影響[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
[5]劉惠玲.淺析女性英語語言的模糊性[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6]周玉芳.英語語言性別歧視之基于字詞層面的女性文體學解讀[J].考試周刊,2008(10):166-168.
[7]Tannen, D. Thats not what I mean! How conversational style makes or breaks your relations with others[M].New York:Morrow,1986.